九龍山的傳說
九龍山坐落在無極山之東,兩山之間有群峰拱衛,形成三面環山的地勢。群山圍起的山坳里,藏風聚氣,冬暖夏涼,四季如春。修竹翠翠,茂林青青,綠草油油,花香陣陣,蜂蝶飄飄,鳥語喃喃,人稱萬香谷。萬香谷的腹地有一水潭,人稱九龍潭,碧凈幽深,青山倒映,白云飛渡。深潭其實是個洞口,洞身在地下與銀灘潮汐湖相通。管理這仙境的,是龍王的九太子。
無極山原名霧旗山,高峻入云,因山頂常年云霧繚繞而得名。此山是南極仙翁和北極仙翁例行會面的地方。南極仙翁多是騎著白鹿引著仙鶴而來,北極仙翁多是乘坐金翅雕。他二老見面就是下棋,要說的話、要辦的事,都是棋局里。南極仙翁總是把白鹿和仙鶴放在萬香谷里,北極仙翁的金翅雕則站立在無極山和九龍山之間的老雕頂上。這二老下棋時,如果凡人有緣見到,那就可以長壽了。有個王質爛柯的典故,說的就是這事。晉朝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位老人在下棋,一局棋剛下完,柯木做的斧柄已爛得不能用了,下山之后方知人間已是過了百年。
話說有個朝代,歷任皇帝都喜歡舉辦千叟宴,把全國的老頭拉到一塊兒喝酒。喝酒其實只是個由頭,皇帝想表現盛世偉業、國泰民安、人壽年豐、皇恩浩蕩的大氣象,辦千叟宴是個最好的表現方式。宴請全國的老人,聲勢、陣容、意義、影響均很大。年過百歲的老人稱百歲壽民、升平人瑞,賞六品頂戴,90以上老人賜七品頂戴,以顯皇家養老敬老美意。
說是千叟宴,實際參加的有三四千人,需要提前很長時間做準備。比如菜品,不僅是質量要好,產地的名字也得好。有一屆的千叟宴,每桌上10道菜,來自廣西桂林永福縣的就有好幾種,借得是永福的名字吉利。比如:金玉湯來自永福鎮、壽桃產自桃城鄉、麻菇獻壽出自百壽鎮、果汁雞球是三皇鄉的、佛果釀是龍江鄉的、馬蹄膠是蘇橋鎮的、常安宮丁是永安鄉的、板峽竹魚是堡里鄉的、錦壽面是羅錦鎮的、福敬親人是廣福鄉的,菜名與地名相得益彰。
在當時,籌劃生產千叟宴用品,是各級官員都想承辦的事,如果土產或廚藝被選上了,對地方、對個人都是好事。特別是北方的官員,更是憋著一股勁,千叟宴所用食材如果出自北方,還可省去不菲的運輸費用。
李應玨知府和樹兆祥知縣相伴考察,都相中了九龍山的萬香谷,安排在萬香谷里栽植壽桃、香梨、茶葉、長壽花等千叟宴用品。負責種植管理的是一位愛好園林的老秀才,姓董,名哲。他率雇工結廬筑室,移居山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勤勞作,從無懈怠。萬香谷里的果蔬及五谷雜糧,色香味正宗,選擇幾樣做貢品不成問題。特別是培育的壽桃,早熟、晚熟品種都有,桃形、口感均無比優良。
這年,朝廷通知要舉辦新一屆千叟宴,萬香谷的壽桃被指定為必供品。正當董秀才躊躇滿志、一切順利進行的時候,一場意外卻突然發生。就在千叟宴日期將至的時候,一夜之間,樹上的壽桃幾乎被盜摘干凈。知府和知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用于千叟宴的貢品是皇帝欽定的,到時候拿不出貨來,被判個欺君之罪都是有可能的。一向愛好、要強、又容易鉆牛角尖的董秀才,哪能經得起這樣大的打擊,覺得辜負了府縣老爺的信任,給他們捅了天大的簍子。
董秀才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病中,他覺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飄,飄呀飄呀,飄到了霧旗山的山頂。他看到倆白胡子老頭在下棋,棋局膠著,二老全神貫注。董秀才往山下一看,驚出了一身冷汗。金翅雕在追一只火狐,龍王九太子在制止金翅雕。趁九太子忙不過來時,白鹿和仙鶴在搶食桃子。秀才這才知道,原來桃子是這樣丟失的。他大吼一聲:“留下我的桃子!”下棋的二老聽到吼聲,這才發現自己的坐騎闖禍了,馬上喝令停止。董秀才把育桃的用途告訴了老人,倆老人起初面面相覷,后來答應想辦法補救。南極仙翁就是民間所稱的老壽星,對壽桃最有研究,他說:“霧旗山頂棋盤下的山土,是凡界仙壤,用仙壤養桃,可不誤用期。”北極仙翁附合說:“也只能如此了。”說話間,南極仙翁拽起董秀才,他們腳踏祥云站在了半空中。只見霧旗山頂部的泥土和山石,全部變成了粉末,形成霧團,飛向萬香谷,滲入地下。
董秀才醒了,醫生、府縣老爺、親人鄰居,不少人在。大家一看秀才的病見好了,懸著的心放下了。秀才覺得剛才似夢非夢,好生奇怪,就講給大家聽。大家紛紛說,說那是你失桃傷心,景由心生,心景成夢。說話間,有位雇工回來報告,說他們正干活時,起了大霧,霧消之后發現樹上的大桃子多了起來。這人話還沒有說完,又進來一人,說是霧旗山的山頭不見了。接二連三的怪事,人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過,是真是假,一目了然,容易查驗。大家一齊奔向屋外,桃果盈枝,霧旗無峰,一切確為現實。人們先是齊呼怪哉,后又齊跪于地,口稱多謝神仙保佑。
霧旗山變為平頂山了,向上無極峰了,李知府建議改名為無極山,九龍山、老雕頂原名不變,樹知縣表示贊成,百姓們也同意。九龍諧久龍之音,無極含福壽無疆之意,都有吉祥寓意,符合千叟宴的采購講究。李知府和樹知縣因進獻千叟宴貢品有功,均官升一級;董秀才賜同進士出身、候補知縣。為紀念這個奇跡,李知府和樹知縣動員富商大賈出資,在萬香谷里建設無極寺。儒、釋、道三教合一,無極寺三教人物都供奉。當然了,南極仙翁、北極仙翁、龍王九太子更是無極寺的必祀神仙。寺院落成后,李知府撰寫楹聯:
天降仙壤百福無極,
地生靈果萬香九龍。
為考察這個傳說,筆者與林海清等文友多次深入民間調研,九龍山周邊村老年人所述情節基本一致。民國《牟平縣志》卷1第19頁載:“無極山,在縣南一百四十里,界牟海二縣之交,陽為海陽、陰為牟平,張鐘峰《幼海風土辯證稿》作霧旗山……”可能因相距太近,該志未記九龍山。民間傳說是屬于民間的,九龍山美麗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九龍山在乳山境內白沙灘鎮孔家莊村之北,萬香谷中的無極寺遺址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