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
共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編者按:
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開放不足是制約陜西發展的突出短板。要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舉措,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這為新時代包括陜西省在內的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帶來了機遇,也賦予了新的重大使命。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介紹了西安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既正視各種困難,又積極采取措施,并從全國的站位上提出了對策建議。西安市的探索和思考,值得國家各相關主管部門引起重視和給予支持,值得全國各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學習和借鑒。
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是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有力支撐,對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陜西而言,開放不足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要“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構筑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在京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西安市市長李明遠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基礎條件很好,但也面臨困境,需要各方共同完善。
李明遠介紹,西安地處中國版圖中心位置,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連接南北的“大十字”網狀鐵路交通和陜西省“米”字形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是全國干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六大通訊樞紐之一,樞紐城市特點十分突出。西安建設有國內最大且具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陸地港口——西安港,擁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自由貿易示范區、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等重點開放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覆蓋45個國家和地區,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穩居全國前列。
對于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面臨的困境,李明遠分析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三點:
一是平臺載體需進一步完善提升。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物理承載主體,目前仍是省級開發區,在政策扶持、產業引導、戰略規劃等方面所獲得的支持與國家級開發區相比有較大差距,不利于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西安港是我國首個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目前仍為一類鐵路臨時開放口岸。
二是引流聚集洼地效應尚未形成。目前,西安的鐵路貨運專用線路僅北環線1條,其他均為客貨混線,且沒有從西安經武漢聯通珠三角(經濟熱點地區)的直達貨運鐵路,不利于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集散分撥作用的發揮。同時,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進出口貨源地主要為陜西周邊省份,相對于公路返程帶貨運輸成本沒有優勢,鐵路貨運市場需要進一步培育,實現貨源引流。
三是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還不夠高。由于缺乏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跨境人民幣結算等金融改革政策支撐,企業利用中歐班列開展貿易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
為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建設好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李明遠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支持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物理載體發展水平。建議商務部將西安國際港務區明確為國家級開發區。建議國家海關總署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設立正式國家一類口岸,授權實施邊境直放內陸監管的中歐班列貨物監管模式。
二是支持增強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引流聚集能力。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出臺指導意見,編制總體規劃,將西安至周邊省份貨運鐵路建設(如西安至武漢)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國鐵集團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鐵路到發貨物給予50%運費下調政策,以降低中歐班列的貨運成本。建議海關總署試點對經由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到發的國際聯運集裝箱貨物,實行始發站、中轉站和目的站的監管互認。
三是支持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建議中國人民銀行支持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開展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試點,探索特定區域內資本自由流入流出與自由兌換,同時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本報記者 江金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