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市農業局:布局現代農業 推進產業融合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工業理念引領農業、以工業模式發展農業、以工業園區培育農業,著力打造產業集聚、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這為我們今后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日,在市農業局召開的貫徹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專題會議上,局長馮夕永表示,今年將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為主攻方向,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化、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力求“突破一個重點、做實一個亮點、打牢兩個基點”。
突破一個重點,就是以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為引領,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做活“產業融合”文章,積極打造現代農業“兩軸、三帶、三區”發展總體格局,即以207省道、206省道為軸線,分別打造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產業軸和鄉村養生產業軸,沿309國道、202省道、濱海路兩側分別打造高效農業產業帶、特色農業產業帶和海上糧倉產業帶,在市域北部、中部、南部分別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區、都市農業體驗區和創意農業休閑區。今年規劃新建或改造300畝以上蘋果、葡萄、茶葉、藍莓、草莓等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園12處,新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3萬畝。
做實一個亮點,就是通過做實“產前抓農資管理、產中抓農事指導、產后抓產品檢測、全程抓品牌創樹”的監管流程,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水平和品牌價值。重點強化市鎮村三級監管隊伍建設,構建網格化監管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嚴肅追究不法經營行為;創立市場牽引機制,構建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市場手段三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建立品牌產品數據庫,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讓百姓切實感受到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實惠,自覺走“三品一標”的生產之路,鏟除違禁投入的生存土壤。今年力爭為鎮級配備3名專職管理人員,為每個村和社區配備1名協管員,對全市重點農資經營單位執法檢查2次以上,完成農產品定量檢測500批次、農殘速測11.6萬批次,新增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基地5處,新增“三品”認證4個以上,新建標準化基地2萬畝,組織企業外出參展3次以上。
打牢兩個基點,就是打牢農村改革和精準扶貧兩個基點,一方面通過組建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加快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年內爭取規模流轉土地2萬畝;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項目+土地流轉+扶貧資金入股+貧困戶務工,依托產業基地帶動、實體企業創辦、股份合作共贏、能人大戶領辦、招商引資聯建,力促精準扶貧與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高度融合,在每個重點扶貧村培育一個產業項目,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扶貧任務。(仝慶鳳 王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