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程2萬多公里,“尋詩”回乳山,不愧是中國當代徐霞客
半年前,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李振華攜妻子從乳山市濱海新區出發,沿著古代文人騷客的足跡,踏上了尋訪唐詩宋詞之旅。半年來,李振華夫婦頂風冒雨行駛兩萬三千多公里,走過十九個省、兩個直轄市,完整地探訪了一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詞誕生地。
1月17日,他們順利歸來。返回家鄉后,李振華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的兩本著作——《帶你走進唐詩》《帶你走進宋詞》中去。他將把自己此次出行所觀所聞所想全部寫在書中,為弘揚國學文化作出一份貢獻。
半年行程兩萬三千多公里
2015年7月18日,李振華正是從這里出發,開啟了他的尋訪一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詞誕生地之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循著蘇東坡的足跡,李振華出發了,他第一站到山東諸城,一路經過徐州、商丘、洛陽、西安、蘭州、成都、武漢、長沙……然后從浙江,經安徽南部,轉江蘇,然后回到山東。
一路走,一路尋訪,李振華不斷充實著自己。在西安,他在興慶宮公園沉香亭前的壁刻前,尋訪到上面的李白名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在蘭溪,夫婦二人追尋唐代詩人戴叔倫寫《蘭溪棹歌》的足跡。在金華,他看了李清照居住過的八詠樓,誦讀《武陵春》《題八詠樓》,被金華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氣息折服。在黃岡,他先后探訪蘇東坡居住過的定惠院、臨皋亭及當年耕種過的東坡。在鎮江,李振華甚至還找到其中幾首他之前未收錄,但他覺得應該刊出在他的書里的詩詞:李白的《焦山望松寥山》、陸游的《水調歌頭多景樓》、孫魴的《題金山寺》,還有《華山畿二十五首選其一》等。
“有些地方能看到古代原貌,有些地方變化很大,還有些地方已經不存在了,需要慢慢尋找。”李振華感慨雖然此次出行不像前幾次出行那么危險,仍有一些困難。為了節省費用,他們經常不去住賓館旅店。有些地方車開不進去,只能下車步行上山。雖然有些吃苦,但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則讓他感到興奮與充實。
一路上,李振華不是忙著尋訪詩詞的發生地,就是忙著現場連線乳山市圖書館,妻子則幫著拍照。“吃飯、睡覺都是能湊合就湊合,經常是吃點拉面、油條,睡在最便宜的旅館,或者直接露宿在亭子里。現在有車了,比過去騎摩托車舒適多了。”李振華說,夫妻做伴,雖然很辛苦,有的晚上甚至睡在車上,但總覺得特別滿足。
做宣傳推介乳山的使者
作為一名乳山人,能通過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家鄉,李振華覺得是一件十分榮耀和值得自豪的事。此次唐詩宋詞之旅,盡管初衷是探訪唐詩宋詞的發源地,但他仍然把自己當成宣傳、推介乳山的使者,沿途向人們宣傳乳山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每到一地,他都找到當地的宣傳和旅游部門,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介紹乳山三寶等特產和乳山迷人的風光。
半年來,他們將乳山風光及風味特產帶到了雪域高原、大江南北。去年9月29日,李振華夫婦來到西藏,走進芒康縣嘎托鎮嘎托居委會仁青羅布家中,他們的到來,受到仁青羅布一家的歡迎。李振華在十年前重走徐霞客之路時,曾騎摩托車經過芒康。他說,十年前的芒康縣城還是很破舊的,現在一看,真是舊貌換新顏。李振華夫婦向仁青羅布一家介紹了乳山的情況。仁青羅布在品嘗了李振華送給他的乳山美酒后,連連夸贊,說只有好水的地方才能釀出這樣的佳釀。臨別時,李振華夫婦邀仁青羅布一家找時間到乳山作客,仁青羅布也希望李振華夫婦能再來芒康。
在安微池州的杏花村,他們把乳山當地酒送到杏花村酒業與杏花村旅游公司負責人的手中,并贈送了《乳山風光》光碟,介紹了乳山的風景。在江蘇江陰市徐霞客故居,他們向故居贈送了李振華的作品《千里走單騎》,同時展示了乳山三寶,讓當地人真切地領略了乳山風采。
在每次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他們除了講述自己一路上尋找唐詩宋詞誕生地的經歷外,還大力宣傳乳山的美麗風光與特產,向各相關部門贈送宣傳資料300余份。
鎮江日報記者對李振華的采訪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