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民踴躍參與“我們的抗戰(zhàn)”征集活動
【連網(wǎng)】(記者 李國瑞)抗日小學拾糞歌、聽爸爸講抗日故事、我記憶中的抗戰(zhàn)……截至目前,本報已征集到幾十條與連云港抗戰(zhàn)有關(guān)的線索。我們將對這些線索進行甄別、篩選,于4月份集中進行采訪,并以專欄的形式陸續(xù)刊發(fā)。欄目開設期間,如果您有線索,仍可以提供給我們,我們將以多種形式與市民展開互動,共憶那段難忘的歷史。
抗日歌曲———
有力地鼓舞了大生產(chǎn)運動
東方紅,太陽亮,拿起糞叉背起筐,走大街,串小巷,不知不覺拾滿筐∕太陽亮,光萬丈,抗日小學歌聲響,早早晚晚把糞拾,地里莊稼嘟嘟長……
近日,家住東海縣的王宗富老人向本報提供了一首《抗日小學拾糞歌》,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1942年,流行于濱海抗日根據(jù)地。
“這首歌在南辰抗日小學校園內(nèi)誕生,當年在這所小學讀過書的幾位仍健在的老人,還清楚地記得這首歌的歌詞。”王宗富告訴記者。
“據(jù)他們回憶,在拾糞歌的激勵下,1942年春,他們那一個班30多個學生,支援八路軍115師老四團的一個連300多方糞肥,并且把這些糞通過車推、肩挑以及筐抬,全部運到了那個連隊在沭河岸開出來的荒地里,有力地支援了部隊的大生產(chǎn)運動。”
抗日故事———
譜寫了一曲震驚淮海的戰(zhàn)歌
今年57歲的馮女士給我們留言,“父親、母親都參加過抗戰(zhàn),在我小的時候,他們常會給我講一些革命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馮莊勇士浴血斗敵寇……”
1942年6月16日,駐扎在灌云縣楊集鎮(zhèn)的幾百日偽軍向灌三區(qū)(今沂北鄉(xiāng))抗日根據(jù)地掃蕩。
消息傳來,馮莊九名青壯年自衛(wèi)隊員占據(jù)莊子周圍的五座土炮樓組織抗擊。隊長馮宗科把八個隊員分在四座炮樓里,自己堅守一座,用土槍與強敵展開殊死搏斗。
“堅守東炮樓的馮宗科中彈身亡,堅守村頭炮樓的馮克謀(我爺爺)頭部受傷,他隨手撕塊布將傷口一扎,繼續(xù)還擊,直至昏迷。”馮女士說。
“此時,敵人更加瘋狂,從東、西、北三面發(fā)起總攻。馮克諧、馮克舉在子彈打光后奮力突圍,中彈身亡。馮克儉寧死不屈,與炮樓同歸于盡。馮克閑堅持到最后,誓死不投降,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飲彈捐軀……”
抗日記憶———
還原軍民同仇敵愾的場景
3月30日早上,年過九旬的王文斌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到了報社,“看到蒼梧晚報發(fā)起的‘我們的抗戰(zhàn)’征集活動后,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那些軍民同仇敵愾的抗戰(zhàn)場景,那些刻骨銘心的人和事,是永遠忘不掉的。”
老人不會用電腦,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手寫了厚厚的一沓紙。翻閱著紙張,嗅著筆墨香,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1938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一,午間,日軍出動數(shù)架飛機,在空中往返盤旋,其中一架在飛臨后巷村高空時,突然俯沖投彈,炸死了村民張大科一家;
東北軍第57軍的兩個團,由萬毅指揮,懷著家仇國恨,將日軍死死地堵在港口附近,使其不能前進一步。有時在夜間,57軍依然襲擊頑敵;
那時的灌沭一帶,號召青年組織了一支“青抗隊”,“我二哥就參加了‘青抗隊’!”王文斌說,“1940年,連云港碼頭堆積了大量糧食,物資露天存放。夏秋雨季,這些物資遭雨霉爛,碼頭到處彌漫著惡臭味。那時老百姓生活艱苦,都到碼頭撿拾糧食,以解溫飽。”
目前,本報“我們的抗戰(zhàn)”征集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
本欄目聯(lián)系電話:18861317285
電子郵箱:lgrnn2008@163.com
QQ號:657540286
微信號:lgrlxj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