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公共衛生服務今年更優 五樁便民實事值得期待
【連網】(記者 趙芳 通訊員 羅時寶)不受疾病困擾,健康快樂地生活,是每一個百姓的愿望,是民生所系,也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民事”。昨天上午,我市召開全市衛生工作會議,曬出了2014年“成績單”,同時也為2015年深入開展衛生工作勾畫出美麗藍圖: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提高新農合人均最低籌資標準、探索“一人一卡”居民健康卡發放、推進建設公辦“醫養結合”中醫養老院……今年我市衛生工作的要點件件與百姓健康相關,將給港城老百姓看病就醫帶來更多便捷。
2014年百姓普享醫改成果
過去的一年,我市衛生系統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難點重點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廣大群眾普享醫改成果。
我市全面深化新農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大病保險工作,實現新農合基本醫療報銷與重大疾病救治、大病保險報銷“一站式”服務,全市新農合參合率為99.87%,人均籌資標準提高至400元;20種重大疾病救治補償比例達70%,其中參合重性精神病患者補償比例達90%。
同時,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5元;市、縣(區)疾控體系建設達標率為85%,全市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成率達90%以上。
公共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5元,市、縣(區)疾控體系建設達標率為85%,全市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建成率達90%以上;全市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自愿無償獻血;新增1家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全市“一站式”免費醫學婚檢率達81.2%;深化健康港城促進行動,新增省級衛生鎮2個、省級衛生村145個,新增無害化衛生廁所3.5萬座。
2014年,我市新增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5家、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鄉鎮衛生院特色科室19個、示范村衛生室15個,市區新增標準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20個。啟動實施了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全市有87.69%的住院病人選擇在縣域內就醫。
2015年五樁便民實事值得期待
2015年是全面深化醫改的關鍵之年。今年,我市將積極適應“新常態”,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加快建設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和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今年將著重推出的五樁便民實事,十分值得百姓期待。
關鍵詞:公立醫院改革
破除“以藥養醫”機制 加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
今年,我市將調整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統籌城市和縣鄉基層、綜合和???、醫療和康復護理、公立和非公立醫療資源配置,在繼續完善落實縣級公立醫院價格綜合改革政策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落實公立醫院投入政策。
加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根據“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總要求,多措并舉,努力構建分級診療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明確醫保對象實行基層首診的相關規定,探索建立逐級轉診制度,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引導建立合理的就醫流向。
深化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年內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均建成省級平安醫院。啟動市級名醫評選活動。加快推進市屬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年內市一院新海新區醫院基本具備使用條件,建成市精神衛生中心,開工建設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
關鍵詞:農民就醫
穩步提高籌資標準 完善大病保險制度
今年,我市穩步提高籌資標準,各統籌單元參合率繼續保持在99%以上,人均最低籌資標準提高到480元。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確保全市參合群眾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穩定在55%左右、縣鄉政策范圍內補償比穩定在75%以上。
#p#分頁標題#e#同時,提高住院補償封頂線,并對辦理轉診手續的轉外就醫實行保底補償。全面實施門診總額付費、住院按病種病組與按床日相結合的混合支付改革,市直醫院全面開展住院混合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大病保險制度,適時修訂重大疾病病種付費標準。將大病保險人均籌資水平提高至20元。合理設定大病保險補償標準,確保大病保險補償水平在基本保障水平的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加強對新農合第三方經辦機構的業務指導與督導檢查,提升第三方經辦水平。統一全市新農合政策、診療目錄、藥品目錄,啟動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報。
關鍵詞:公共衛生
加強重大疾病防控 提升衛生應急能力
我市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40元以上。推進海州區疾控中心達標建設,年內實現全市達標疾控機制全覆蓋。推進結核病痰培養實驗室和艾滋病檢測網絡建設,建成率達90%以上。大力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年內力爭實現省級示范區市區全覆蓋。灌云縣、灌南縣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今年,我市將深化健康港城促進行動,推進健康主題公園、健康小屋等健康環境建設,啟動健康促進區建設試點。新增省級衛生村30個,啟動健康城鎮村創建試點。組織開展第二輪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萬戶。建成市級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推進衛生應急示范鄉鎮建設。
進一步健全婦幼衛生服務網絡,深化母嬰安康工程內涵建設,完善母嬰急救體系,暢通母嬰急救綠色通道,提升婦女兒童健康保障能力。擴大“兩癌”檢查試點,年內力爭實現全覆蓋。
此外,將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加強食源性疾病管理。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不發生區域性、源頭性較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健全預約診療服務 啟動以卡籌資試點
今年,我市將健全預約診療服務,預約掛號實現省、市平臺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在完善綜合醫院遠程醫療服務體系的同時,加快建設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四院市級??七h程醫療會診中心和縣(區)專科遠程醫療分中心,年內實現市直醫院、縣醫院(中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覆蓋6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大手機終端應用建設。
同時,加快居民健康卡發放使用。改變以往“一戶一卡”發放模式,探索“一人一卡”發放,年內部分新農合統籌區實現全面發放到位。積極推進居民健康卡與市民卡功能融合,啟動以卡籌資試點。在市一院開展居民健康卡作為就診卡應用試點,努力實現多卡合一。
關鍵詞:中醫藥服務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建設公辦中醫養老院
我市將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中醫醫院集團成員間合作,深化同質管理,帶動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加強中醫重點??平ㄔO,繼續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年內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同時,將開展中醫藥工作創建活動,贛榆區、海州區分別創建全國、省級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新增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4個以上。組織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活動,推進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
今年,我市將探索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模式,推進市中醫院與海州區政府合作建設公辦“醫養結合”中醫養老院、灌云縣依托縣中醫院建設經營“醫養結合”中醫養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