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連云港工業十年增長指標圖出爐 新增長點何在
【連網】(周瑩 連經運 蔣永俊)近日,筆者從連云港市統計局獲悉,連云港工業同蘇北淮安、宿遷的十年增長指標比較指數圖出爐。該圖表清晰地勾勒了2005年至2014年,連云港工業經濟同標兵(淮安)、追兵(宿遷)的比較數據。圖表顯示,雖然這幾年連云港工業快速增長,但是同兄弟城市相比,其增長的速度和效益還需要“加油”前進。
當前,正在迎來“一帶一路”新戰略機遇的連云港該如何唱好工業發展這出大戲?
工業投資不振影響新常態承載力
“標兵已遠,追兵已至。”連云港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看著連云港工業十年增長指標感嘆地說。請看一組蘇北城市規模企業對比指標,2005年末,連云港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7家,占蘇北五市的11.8%,比宿遷多46家,比淮安少404家。2014年末,連云港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2家,占蘇北五市的12.9%,比宿遷少980家,比淮安少696家。
連云港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看起來,連云港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占蘇北五市比例提升了,但是其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增長力同其他城市相比卻落后了。這主要是因為本地的工業投資,特別是有實力的工業投資項目一直不多。在項目決定規模企業數量的“蘇北工業化時間”,沒有好項目就意味著沒有可持續增長的好企業。而工業投資不振直接影響了連云港工業經濟在新常態下的承載力。
“雖然有些地方偶然會出現一些冒頭的規模企業。”連云港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說,但等到年底核算時,這些企業又從規模企業名單中消失了。這主要是因為市場、行業的冷熱變化,某些企業會出現快速增長。當這波增長勢頭結束后,這些企業又消失在規模企業名單中了。這個問題要想解決,關鍵就是引進有實力的工業項目,通過技術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信息技術投資,穩固企業增長模式,實現其可持續增長。
工業投資不振,直接帶來了工業增加值增長疲軟。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連云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9.77億元,占蘇北五市的13.3%,比宿遷多97.39億元,比淮安少276.64億元。
連云港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感嘆地說,沿海開發以來,連云港的工業持續增長。然而兄弟城市憑借著充足的工業投資和強大的招商引資力度,其增速快于連云港。宿遷借助蘇宿工業園區建設,將蘇州產業轉移的項目悉數納入懷中,其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淮安借助富士康入駐,開啟了電子產業大幕,其規模工業快速增長。同這兩個城市相比,連云港既缺少鋪天蓋地的高質量產業轉移項目,又缺乏帶動力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企業,其工業增長速度自然不能同兄弟城市相比。在這樣的背景下,連云港需要認真分析自己工業的特點,重點突破,實現工業增長的可持續。
坐穩優勢 破解劣勢 化解增長乏力難關
數據顯示,雖然連云港工業多個工業數據要弱于兄弟城市,但是在十億元以上企業數量上還是有優勢的。2014年,連云港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1532家,落后于淮安、宿遷,但十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連云港為63家,比淮安多16家,比宿遷多31家。未來,連云港急需要放大這些企業增長效益,加速其向百億元企業進發,夯實區域重點企業基礎。
翻閱一下連云港十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名錄,可以清晰地發現,醫藥和裝備制造企業數量最多。其中有7成的企業為連云港本地培養的。而這樣的十億元軍團格局也決定了連云港市工業企業在盈利方面具有優勢。特別是醫藥行業借助創新,在盈利方面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利潤也是連云港市同蘇北其他城市競爭的制勝法寶之一。此外,連云港市工業集中度要比宿遷和淮安高,這也是連云港市工業發展重要競爭力。
連云港市科技局高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標兵和追兵,連云港要想占據優勢,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出路,即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工業經濟增長。當然,連云港的科技創新不同于蘇南城市,而是以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投資創新、金融創新和平臺創新五位一體創新為核心,形成的創新組合拳。其中技術創新就需要加速完善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政府后補償式的科技項目支持模式,讓更多企業借助創新力完成企業轉型。而機制創新則需要通過打破地方視野的小家子氣,以“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魄力,讓企業開門做創新。而投資創新就是鼓勵科研人員用新的投資方式在連云港做創新企業。金融創新和平臺創新則需要將“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引入創新經濟發展中。#p#分頁標題#e#
連云港要想不被追兵超越、趕上標兵的關鍵是加速工業投資力度和強度。雖然每年連云港都會排出一系列的工業項目,但是真正能實現區域帶動力的項目并不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連云港急需找項目,找好項目夯實工業基礎。與此同時,連云港要加速在庫項目跟蹤,監督各縣區項目推進情況。揚州為了推進重大項目實實在在實施,在重大項目現場設立了24小時監控攝像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定期查看攝像頭視頻影像,及時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部署督查。連云港也可以借鑒。
連云港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則認為,當前,連云港要想破解工業增長速度難題,招商引資效率和效益最重要。當前,連云港工業增長最大的難題是項目。而招商引資則可以破解這個難題。當然,港城招商引資不能依舊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應該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做產業招商,同時積極地引入委托招商、定點招商、公司招商等新做法,盤活招商引資的資源,圍繞產業鏈條實現招商引資再突破,加速工業招商步伐。
而連云港市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則認為,當前,連云港最急迫的事情是為工業發展松綁。他說,國家和江蘇省明確提出“園區事情園區辦”。然而連云港經濟開發區可以自主決定的“事情”太少,很多事情都需要到市里去辦,這樣的服務效能同企業的需求是有差距的。當前,連云港市要加快行政審批權限下放,實現企業并聯審批,以寬松的環境吸引企業投資。
專家說,地方發展不進則退。與其自己同自己比找自信,不如自己同別人比找差距。當前,連云港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行政效能提升,增強追趕的能力。要有追趕“標兵”的勇氣,而不是等待“追兵”的淡然。
企業服務年瞄準速度“開炮”
江蘇省社科院沿海沿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社科院連云港分院研究員古龍高表示,當前,連云港工業增長不僅要重視質量,更要重視速度。因為同蘇南發達地區不同,連云港現有的工業增長速度還不夠,需要加把火“燒一燒”才能追上標兵。
根據連云港市統計局第三次經濟普查的初步數據顯示,2013年,蘇北五市除連云港外,其他四市工業企業數均過萬家,其中淮安共有工業法人企業10793家,宿遷共有工業法人企業10875家,而連云港則共有工業法人企業6938家,低于其他城市。連云港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說,這表明連云港市規模企業后續力量不足,連云港必須提振工業經濟。
連云港市工商局注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連云港新注冊企業數量正在快速增加。從2014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連云港市新登記各類企業9877戶、新增注冊資本(金)48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8%、130%。其中新登記公司制企業數和注冊資本分別同比增長93.2%、166%。這些數字表明,連云港正在迎來企業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而這種增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注冊登記改革。2015年,連云港市將推進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工作,力爭提前在連云港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先行運行,逐步在各縣區全面推行。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快速提升,連云港市將大力實施企業服務年方案,力爭通過提升行政服務,加速工業快速增長,實現區域經濟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