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工業經濟4.0時代 港城如何發力應對新經濟?

【連網】(周瑩 連經運 文/圖)清晨6點半,小連家的智能化鬧鐘響了。他從溫暖的被子里伸出手摸索鬧鐘企圖按下鬧鈴按鈕,可惜智能化鬧鐘卻發出來聲響:“今天早上,你要開三個會,還有兩份材料沒有寫。”聽著這樣的提醒,小連急急忙忙起床,打開手機,習慣性地看了一下手機微信中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快速瀏覽自己需要的行業信息和新聞。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作為一名園區的招商人員,小連每天需要掌握和處理各種招商信息。7點半,小連坐上了前往市開發區的BRT班車。在車上,他快速地回復昨天夜里國外招商公司發來的招商信息,并同對方約定了下一步商談的時間。來到辦公室,他打開電腦,參加了市開發區駐香港和上海自貿區的視頻會議,三方約定相關的招商計劃。
這一個個看似并無關聯的生活變化,正是工業4.0時代帶來的城市工業發展商機,以互聯網和信息化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成為2015年中國經濟的熱詞。
面對新的變化,港城準備好了嗎?
■ 新經濟破解新常態
2014年,當筆者第一次在天明機械看到焊接機器人的時候,筆者并不知道這是工業新經濟的信號。同人們印象中的機器人并不相同,這個焊接機器人并沒有人的外觀,而是像一個靈巧的人形機器臂,它準確地將每一個焊接點焊接到位。天明機械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這個焊接機器人比一個熟練的焊接工人焊接的精準度還高,指揮它的是企業內部的編程人員。
很快,筆者在康緣藥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又看到一款神奇的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篩選藥物。篩選藥物在制藥行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研發中心的研發人員需要在數以萬計的化合物中尋找到合適的化合物。而光是這樣的過程,在過去就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現在依靠工業機器人,研發人員的效率得到快速提高。
這些看似神奇的機器人正是工業經濟4.0時代到來的標志。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材料、電子商務、物流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且讓工業經濟同我們生活正式接軌。
2014年,連云港人第一次感受到新常態對經濟的沖擊。工業經濟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停工停產的局面,多家龍頭企業表現欠佳。當人們思考2015年,連云港經濟是否會像國內專家預言一樣出現制造業虧損潮時,新經濟的出現為2015年連云港工業經濟重振聲威提供了信心。
2月份,全市工業大會上,連云港提出打造三個層級的產業格局,按照經濟規律將港城現有產業按主導型、戰略型和傳統提升型進行重新分類,提出培育石油化工、高性能纖維等9條重點產業鏈新目標。
江蘇省社科院沿海沿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省社科院連云港分院研究員古龍高認為,目前,石化產業資源主要掌握在國家手中,連云港可操作的空間有限。以海工設備、數控機床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是所有城市的香饃饃,連云港要想“虎口奪食”難度不小。而新醫藥是連云港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但是缺乏像泰州醫藥城那樣的規模產業鏈條。新信息技術,需要建設載體。新能源、新材料、冶金、食品、精細化工,連云港雖有基礎,但是科技研發能力和提檔升級能力都略顯不足。連云港要想真正地將這九大產業鏈條培育成城市新經濟提振法寶,首先需要改變城市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增長的方式。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市經信委產業規劃制定者的認同。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經濟時代到來,我們將迎來新能源廣泛利用的新時代,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生物燃料已經實現產業化,并逐步推廣應用。與此同時,在技術、電子商務和物流的合理改造下,港城迎來了新農業時代,品牌化經營,一體化的產加銷產業鏈條正在港城拉起。在這樣的背景下,港城必須抓工業同時加速產業信息化和現代化改造。#p#分頁標題#e#
這樣的改變已經開始了。如今在東海、灌云、贛榆、海州,多個小型的光伏發電站和風能發電站等新能源技術已經進入到港城產業發展鏈條中。這些新能源改變了連云港農業傳統的種植和灌溉方式。當這些田地內的農產品成熟后,經過短距離物流,在市開發區、海州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廠房內匯聚,快速轉化成工業化的安全放心食材,進入到我們的餐桌。工業領域的新經濟正在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 港城的新經濟籌碼有幾個
今年是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在連云港建設的第8個年頭。一直到今天,很多人依舊難以理解,蘇北小城的連云港為什么要做中科院能動中心?當隨著清潔煤開發、燃氣輪機等新概念隨著這個中心的存在而出現在連云港產業規劃中時,人們才發現,這樣的一個基礎科學平臺對于連云港的重要性。幸運的是連云港耐得住寂寞,等來了這個基礎科學平臺即將鳳凰涅槃的時刻。正如市委常委、市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關永健說的,這個平臺將成為市開發區未來發展的最強動力。
這就是新經濟。它從來都不是“火燒云”般的立竿見影,而是需要等待的。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相關負責人盧山認為,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首先需要通過劇烈的競爭引起人們對技術需求的增加,隨后通過繁榮的金融市場刺激公共和公司對研發的投入,最終通過研發投資改變傳統的產業驅動方式,并通過嚴格的法律保護創新,最終匯聚成經濟增長的新模式。
當大多數人熟悉新常態的今天,連云港人必須重新學習這種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模式,通過一種全新的增長概念,重塑工業發展的路徑。這種路徑并不是“深圳模式”,也不是金融為先的“上海模式”,更不是加工為主導的“蘇州模式”,而是像省內經濟專家田伯平說的,連云港要通過分析自身成長和產業特色,尋找符合地方特色的“連云港模式”。
然而作為工業經濟風向標的制造業PMI,新年開局就收縮至49.8%,低于枯榮線50%。這樣的開局讓立志重振工業聲威的港城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市經信委運行局的相關負責人淡定地說,在新常態的刺激下,制造業出現信心不足很正常。但在新常態下,港城企業利用裝備能力、產業配套能力和資金投資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卡緊環境保護緊箍咒,生態綠色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以光伏、風電、清潔煤為代表的新能源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特別是隨著中科院大科學平臺陸續開始試驗,連云港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研發基地。這些都是連云港發展新經濟的籌碼。
而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連云港新經濟的關鍵籌碼是科技創新。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從恒瑞醫藥到康緣藥業,從黃海機械到天明機械,再到日出東方……港城在科技創新領域跑得快的產業,不僅引領了行業發展的浪潮,還誕生了眾多領袖企業,更成為港城新常態的“壓艙石”。因此,港城發展新經濟必須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基礎科學和高新科技的研發及快速產業化,才能真正地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創造豐富的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獲得穩定的財政回報和刺激制度創新。
■ 政府需要培育管理“黑燈工廠”的能力
在工業4.0時代,一種特殊的工廠出現在城市管理者面前,這就是“黑燈工廠”。這樣的工廠,從原材料進去,到中間的制造過程,再到檢測、包裝,最后成品,完全是無人化的。即使關著燈,依舊可以生產。雖然,這樣的工廠在港城并不多,但是這樣的工廠已在港城出現。
在市開發區某制藥企業中,筆者就曾經見過這樣類似的工廠。整個藥品生產車間,只有很少的人,卻能完成世界上標準最高的藥品生產。整個車間的秘密就是其中暗藏的一個個現代化自動化機器。整個工廠,普通工人是大專以上學歷。大部分的車間主管是具有藥學或者化學專業背景的碩士。工廠內設備大部分是外文操作。這樣的工廠已經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工廠。#p#分頁標題#e#
古龍高表示,這樣的工廠可能很多人看著非常驚奇,然而這只是新經濟下現代工廠的雛形。隨著工業4.0時代到來,城市工業管理者要正確認識新經濟,不能葉公好龍,按照投資拉動,拉開架勢建產業園區的傳統模式發展新經濟;按照行政審批、行政指導、行政干預的模式管理新經濟;按照抓典型,集中資源重點支持某個企業模式發展新經濟。新經濟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找準新經濟的增長點;按照市場規律,調動資本力量,做好投資環境發展新經濟;要做好頂層設計、兼顧平均,照顧重點發展新經濟。
新經濟雖然新鮮,但是地方工業經濟的管理者需要冷靜思考連云港新經濟要走什么樣的道路。幸運的是這樣道路正在逐漸明晰。市長趙曉江在全市工業發展大會上明確指出,我市工業發展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企業發展規律、自然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