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讓“成長的煩惱”不再煩惱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吳黎明)這幾天,中國游客的涌入讓西太平洋某島國抱怨“不能承受之重”成為熱議話題。面對激增的中國游客,這個以旅游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群島國家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對部分中國游客“太吵”、“把垃圾丟海里”、“破壞珊瑚”等不雅行為感到擔憂和不滿。本應是賓主皆大歡喜的一樁好事,結果卻讓人笑不起來。這一事件折射出中國出境游“成長的煩惱”,引人深思。
隨著中國國力上升,腰包鼓起來的中國游客紛紛把目光轉向海外,出境游一年火過一年。中國出境游異軍突起成為新世紀國際旅游市場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讓全世界都跟著受益。去年,中國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中國游客海外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出境游讓越來越多中國游客領略異域風光與多元文化的同時,也給海外諸多國家和地區帶來“真金白銀”,讓一些因全球經濟不景氣而疲軟的海外旅游景點人氣上升。
不可否認的是,出境游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少數中國游客存在闖紅燈、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破壞環境等不文明現象。不久前發生的中國游客辱罵泰國空姐導致飛機返航的事件甚至讓中國的出境游一度成為海外媒體熱議的話題。
每一名中國游客在國外都是一面展現中國形象的鏡子。中國游客要把形象從“土豪”變為“紳士”和“淑女”,從任性變為知性,從“會走路的錢包”變為有教養的背包客,需要勤加修煉。
應該看到,面對每年超過1億人次的出境游,不文明現象總歸是少數。今年年初,國內旅游企業“攜程”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出境游惡性不文明事件比例低于萬分之一。縱觀全世界,不文明現象并非中國游客所獨有。在歐洲,德國人對愛嚷嚷的美國和意大利游客就很不感冒。
應該看到,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倡文明出行,采取種種措施鼓勵文明出游,中國游客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隨著越來越多崇尚“自由行”和獨自背包上路的中國年輕一代走出國門,中國游客的文明環保意識也展現出越來越成熟的“國際范兒”。
外交部長王毅上周宣布,中國和加拿大就互發有效期最長為10年的簽證達成了一致。去年一年,中國又同24個國家簽署了互免或者簡化簽證手續的協議,數量是前4年的總和。說走就走的出境游越來越擴大范圍。日韓等國家和地區正采取種種措施,張開雙臂歡迎中國游客。
要讓“成長的煩惱”不再成為煩惱,讓出境游好上加好,實現中外共贏、皆大歡喜,關鍵在你,在我,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