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干部選拔絕不容“投其所好”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李志勇、閆祥嶺)反腐小品和相聲成為2015年春節晚會的一個亮點。尤其是諷刺為升職而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小品《投其所好》,獲得觀眾和網民好評。這一方面證明小品幽默犀利地戳中痛點,引發共鳴;另一方面也證明這種溜須拍馬、投機鉆營的行為,在現實中并不少見,亟待大力整治。
“事業興衰,唯在用人。”選人用人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選對人,造福一地;選錯人,為害一方。同時,干部選拔任用也是執政理念的一面鏡子,百姓心中的一把尺子。因為很多時候,老百姓對政府部門的認識、判斷、評價,其實就表現為對某些干部的認識、判斷和評價。
選什么樣的人,用什么樣的人,提拔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就會多起來,什么樣的風氣就會興盛起來,什么樣的土壤就會培植起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部門在干部選拔方面,任人唯親、權錢交易、賣官鬻爵、“不跑不送、原地不動”,搞小圈子、小團伙等潛規則屢禁不絕。溜須拍馬、投機鉆營的人上去了,踏實正直、有能力能干事的人靠邊站了。這種歪風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政治生態,嚴重影響了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用人之要,重在導向。”用人腐敗行為和潛規則的形成,其源頭在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身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支隊伍過不過硬,往往決定于這支隊伍的領導過不過硬;一支隊伍是否清廉,往往決定于領導干部是否清廉。“投其所好”之所以能擺平一些領導干部,首先是因為領導干部本身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
一些領導干部習慣了被人溜須拍馬、抬轎子,忘記了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忘記了黨紀國法,把自己當成一畝三分地的“山大王”“土皇帝”,最終“得了貪官的意,肥了污吏的囊”,帶壞風氣,帶爛隊伍。近期公布的一些腐敗窩案,充分證明一把手無視黨的政治規矩乃至賣官鬻爵的嚴重危害。
選拔干部,體現的是一種政治導向,肯定的是一種人格力量,形成的是一種激勵機制。因此,必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透明度和監督力度,絕不讓老實人吃虧,絕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