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營造安商親商的發展環境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編辦主任 劉勤顯
這些地區思想變革意識之強烈,政務服務效率之高,創造改革經驗之豐富,都非常值得學習。威海在思想解放的程度、工作創新的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工作效能的深度上還有明顯差距。機構編制部門要積極推進黨政機構改革,圍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決把本輪黨政機構改革謀劃到位、參謀建議到位、措施落實到位。聯合推進營商環境大提升行動,協同有關部門,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為統領,以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為切入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程度,努力營造安商親商的發展環境,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爭當走在前列排頭兵作出新貢獻。
堅定發展工業信心決心
◎市經信委主任 楊志偉
南方之行,雖然行程緊張,但收獲非常大。4個地市堅定不移推進制造業發展,堅持集聚化、高端化方向,持續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擔當意識和服務意識,保持了極高的工業發展水平,這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發展工業的信心和決心。威海也建設了不少園區,但在功能、檔次、聚集度方面都遠遠不夠,沒有充分發揮園區的平臺作用從而形成良性互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還沒有形成較強氣候。下一步,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現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文章,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進一步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加快打造信息化審批平臺,推進信息化應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不斷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
共建共享精致城市
◎市住建局局長 于勝濤
外來人群是對城市環境感知度最敏感的群體,是城市品質的“計分器”。廈門借助金磚峰會舉辦的契機,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高標準編制《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提出兩個百年愿景,三大發展戰略,十大行動計劃和共同締造路徑,融合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內容,對重大決策和可能產生分歧的問題提前作出預判,最大限度凝聚各界共識,也最大限度降低改革發展成本。廈門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無論是建設精致城市,還是推進“多規合一”,都不能單兵突進,必須發揮各方智慧,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奮斗的目標,才能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全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亮點
◎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 王傳良
廈門游艇經濟的發展之路,給我們發展海洋經濟樹立了一個標桿、一個樣板,也讓我們看到了廈門人理念超前、勇于創新、能做善成的品質。對比威海和廈門的海洋資源環境及海洋經濟發展情況,我們同樣具備發展海洋優勢產業的條件,要真正將廈門的成功經驗帶回去,堅持“五個導向”,立足自身職責,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思路、高點定位,以開放的理念、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威海的海洋資源優勢,突出重點、突出特色,全力打造威海海洋經濟發展新亮點,為建設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作出應有貢獻。
優化營商環境 回應民意訴求
◎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主任 高飛
如果說,對外開放是考察地區經濟騰飛的根本動力,始終把營商環境作為核心競爭力傾力打造是其關鍵所在。嘉興“最多跑一次”改革,常州“不見面審批”改革、“審監分離、批管并重”改革,廈門“一網通辦全域通辦”改革,以及以“馬上辦、辦就辦好”的服務理念將行政審批1381個事項、公共資源交易及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辦事大廳集中辦理的做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我們在思想解放、觀念提升、規范管理、智能化和全鏈條服務等方面存在差距。今后要圍繞市委、市政府“一次辦好”改革決策部署要求,優化營商環境,回應民意訴求,健全完善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推行咨詢導辦、貼心幫辦、全程代辦、“一次辦好”服務,堅持提效與提質相結合,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五緣灣游艇碼頭
五緣灣游艇碼頭坐擁五緣灣優質天然良港和10萬平方米發展用地,擁有351個游艇泊位,備有專業起吊泊位、游艇專用加油泊位和國內首個水上保稅倉庫,提供泊位租賃與管理、游艇代管、船艇維養、游艇銷售、游艇婚禮策劃、婚紗攝影、青少年op帆船培訓、游艇駕駛培訓等專業服務。
五緣灣位于廈門市湖里區(廈門島)北部,舊稱鐘宅灣,橫臥碧波的五座圓拱大橋是城區內灣的醒目標志,這五座拱橋與其倒影構成“五圓”,諧音“五緣”。在五緣灣舉辦的中國(廈門)國際游艇展覽會名列國內三大游艇展,是辦展場地條件最好、水上展區最大的水陸聯動展會。廈門國際游艇展除了游艇相關產業的展覽展示外,還主辦業界交流會,成為商、學、研互動的平臺,同時舉辦各類帆船賽事及針對大眾策劃的游艇寶貝、攝影大賽、游艇大巡游等活動。連續十年,被譽為“中國水上第一展”的中國(廈門)國際游艇展、“海峽杯”帆船賽等國際知名賽事,都在美麗的五緣灣輪番上演,廈門已經成為游艇帆船賽事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
廈門政務服務中心
廈門政務服務中心以“便民、高效、公開、廉潔”為服務理念,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的運行模式。制定并推行預約服務、并聯審批、服務承諾、重點項目代辦等一系列便民、高效的工作制度,對審批量較少的單位設立綜合窗口統一收發件;對多部門均需要的相同申報材料,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各進駐單位充分授權窗口工作人員,按照“一窗受理、內部運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要求,做到“受理(接辦)、審查、審批、繳費、制證(文)”辦理環節全部在中心辦理完成。
廈門政務服務中心于2012年05月14日啟用,共設有10個審批大廳、320個審批窗口和公共資源交易大廳。目前,除了車駕管辦證、口岸聯檢、出入境辦證以外,市直部門和下屬單位所有行政審批和配套的公共服務項目都進入廈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推進“多規合一”,以空間戰略規劃為引領,統籌整合53個專題規劃,形成162個圖層,解決空間規劃矛盾,構建覆蓋全市的“一張藍圖”,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本可研共同策劃、共同論證、共同決策”的項目策劃生成機制,為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廈門軟件園
廈門軟件園始建于1998年,總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堅持把促進軟件科技成果轉化、培養軟件企業和企業家作為園區發展宗旨,以結合廈門的區位優勢、城市功能定位及產業發展現狀和目標為基礎,以建設“國內一流、海峽西岸經濟區最有影響力軟件產業園區”為發展目標,建構招商服務、人才服務、技術服務、融資服務、物業服務五大服務鏈,重點發展軟件開發、系統集成、IC設計、服務外包、動漫游戲,企業業務涵蓋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芯片設計、動漫游戲等領域,已成為經濟增長快、投資回報高、創新能力強、具有極大發展前景的經濟增長點。園區共注冊企業3533家,員工近10萬人,擁有境內外上市企業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2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2家、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271家、國家級動漫企業23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838.7億元,占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65%,占福建省的33%,每平方公里土地實現營業收入超過600億元。軟件園已獲得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軟件開發國家引進外國智力示范基地、中國高新區人才廈門國家高新區實訓基地、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等多個國家級榮譽。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于2015年4月掛牌,面積43.78平方公里,包括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兩大區域,是國內獨具特色涵蓋海、陸、空、鐵、郵輪母港聯動發展的自貿試驗區。整個片區定位為打造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其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定位為發展航運物流、口岸進出口等現代臨港產業;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定位為發展高新技術研發、金融服務、郵輪經濟等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成為面向亞太地區的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目前,片區內已開發土地面積590萬平方米,辦公樓宇面積7.6萬平方米,倉庫廠房面積6.7萬平方米,商場面積12.6萬平方米,已率先形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多規合一”、兩岸青創基地、航空維修等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截至目前,廈門自貿片區共推出343項創新舉措,其中256項已經在廈門全市得到復制推廣,自貿區改革開放試驗平臺作用進一步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