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創新資源 壯大產業集群
集聚創新資源 壯大產業集群
推動文登制造業脫胎換骨再創輝煌
◎文登區委書記 吳宏飛
僅創立20多年的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機械制造企業,但他們不斷創新,大膽走收購并購之路,投身資本市場,年產值已達到30多億元,產品也成為行業標桿、全球第一。這些給我們一個啟示:傳統企業也有新前景,傳統企業更有創新的責任和基礎。文登工業曾經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這些年雖然得到了不斷提升和發展,但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這些差距在不斷提醒著文登,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提升,是文登發展最大的新動能。我們將借鑒先進經驗和做法,謀劃好產業布局,搭建好載體平臺,優化好營商環境,制定好扶持政策,推動文登制造業脫胎換骨、再創輝煌。
在能做會干善成上有更大提升
◎臨港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于文江
常州石墨烯產業基地,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復制的情況下,用7年時間,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創下全球十余個第一,實現龍頭快速壯大、平臺強力支撐、產業加速膨脹。這背后不僅有常州人搶抓機遇、能做善成的寶貴特質,還有政產學研多方聯動聯創,共同培植了完整健康的產業生態。對比我們的碳纖維產業園,同樣是培育最新、最好、最有希望的材料產業,“常州模式”的成功,首先堅定了我們朝著“龍頭最強、平臺最高、鏈條最全”方向努力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我們也清楚看到,在整體規劃、推進模式以及速度、規模、成效上,確實存在差距,在能做、會干、善成上還需要有更大提升。我們將把常州寶貴精神、經驗帶回去,更有針對性地謀劃好碳纖維園區建設、基金設立、人才引進、創新協同,為全市培植碳纖維千億集群擔當主力軍。
深化校地合作 實現快速突破
◎南海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張海軍
此次考察學習,在看到差距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發展的緊迫感,南海新區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實現快速突破,今天看到的常州科教城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他們堅持“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理念,集聚創新資源,孵化創新企業,引育創新人才,融通創新資本,優化創新環境,全面激發發展活力。南海新區已經引進了北京交通大學和和山東鋁業職業學院,正在和北京高科聯盟13所高校共建北京高科威海科創城,我們將利用好科創城和藍色創業谷這兩個平臺,與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奮力打造研發創新、人才聚集、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的高地。
登產業之高 奔發展之遠
◎市發改委主任 鄧勇
常州長期以來都是威海學習趕超的對象之一。近年來,常州發展態勢良好,特別是堅持制造業強市不動搖,發展十大產業鏈,在原有良好基礎上,產業仍然保持較高發展水平,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威海規劃打造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未來如何通過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和產業鏈的發展,讓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真正發展成全市骨干企業,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比如,2014年以來,常州抓住歷史機遇,發展空港產業園,把常州機場、常州通用機場兩個重大基礎設施聯合起來打造,將常州十大產業鏈中的航空裝備產業在空港產業園中充分布局。我們也要謀劃好新機場選址,規劃好通用機場建設,同時借助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把威海空港、威海海港、仁川空港、仁川海港更好聯系起來。
石墨烯產業基地
2011年,常州開始謀劃布局石墨烯產業,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成綜合性研發基地1.4萬平方米、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分析測試中心1個、外籍院士工作站1個,成為科技部石墨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獲批唯一的全國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政策扶持方面,出臺先進碳材料產業專項政策,面向石墨烯等先進碳材料領域的人才及項目給予專項支持。在投融資方面,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超過20億元,并設立科技金融超市。在專利保護與運用方面,建設江蘇省知識產權合作與保護試驗區,發起成立江蘇省石墨烯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在協同創新方面,研究院與國內外16家大院大所大學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與10多家企業共同開展項目研發。在氛圍營造方面,定期舉辦石墨烯領域各種賽事活動,2016中歐石墨烯高峰論壇、2017世界石墨烯創新大會等備受矚目,在石墨烯發展史上烙下深深的“常州印記”。
目前,累計招引石墨烯領域的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30多個,特別是引進彭鵬、瞿研、暴寧鐘、董國材等國際一流的領軍人才。石墨烯相關企業超過130家,產值約30億元,在全國遙遙領先,創造了十余項全球第一。
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國內高端液壓件領域的創新型引領企業,恒立液壓一直致力于實現高端液壓元件的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積極推行產品供給側改革。近五年來,公司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用于智能工廠建設,引進國際先進智能裝備和生產線,建成3個江蘇示范區智能制造車間。
恒立液壓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液壓油缸、液壓泵、液壓閥、高精密鑄件及液壓系統,并可提供成套液壓技術解決方案的全球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目前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高壓油缸生產基地(市場份額達到50%)和全球最大的盾構機專用液壓油缸生產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5%),先后建立恒立油缸、恒立鑄造、恒立液壓三個國際領先的液壓元件制造基地,并出資收購并購上海立新、德國WACO、哈威InLine等液壓行業著名品牌企業,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及工程車輛、港口船舶、能源開采、隧道掘進、工業制造等諸多行業。
常州科教城
常州科教城是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創新園區。近年來,秉持“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理念,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孵化創新企業,引育創新人才,融通創新資本,優化創新環境,先后創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中德創新園區和科技部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
園區緊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以應用研發與市場集成為基點,圍繞“智能、設計、信息”三大先導產業,經濟科技教育統籌并舉,創新創業創造協同并進,著力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著力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著力發展科技創新企業集群,著力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以平臺經濟開啟二次創業,以科技服務引領內涵發展,奮力打造研發創新、人才集聚、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的高地。目前,園區科技人才總數超過1.8萬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62人,省“雙創人才計劃”72人,入駐創新型科技企業近2000家,新增授權專利約合4件/天,其中授權發明專利約合1.6件/天。近四年來,園區科技企業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35%。
常州空港產業園
2014年11月,常州空港產業園在整合常州航空產業園、動力裝備產業園區的基礎上成立,是常州市重點開發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目前擁有國內稀缺的1720平方公里、飛行高度3000米以下的試飛空域;規劃建設常州新北通用機場,形成常州機場和通航機場大小兩個機場一起運行的模式,開創全國先河;建有40萬平方米國際化標準廠房以及占地200畝、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常州市科技企業加速器,成立“中荷航空產業合作開發園區”,與北航、南航、西工大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創建“常州意大利智造產業園”“江蘇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特色基地”“江蘇省示范物流園區”。
園區主打三大產業板塊:以大飛機改裝維修及配套、通用航空制造、運營為主的通用航空上下游產業;以保稅、電商、冷鏈為主的特色空港物流業;以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精密電子為主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區目前已吸引1500余家企業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00多家,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2家。包括新譽宇航、北京通航、北汽(常州)汽車、普洛斯物流以及誠通物流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