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思想觀念上來一次大轉變
首先在思想觀念上來一次大轉變
差距背后還是觀念問題
◎榮成市委書記 江山
今天看了嘉興的發展,深受震撼和觸動,從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感和危機感。我們跟發達地區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的差距,實質上是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的差距。也深刻領會了市委、市政府組織此次學習考察的用意。在接下來的考察中,我們要認真、謙虛地向發達地區學先進經驗、學先進做法,通過學習使我們在思想深處、發展觀念上實現一個大轉變。考察結束后我們將開展新一輪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行動,把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擔當作為、爭先領先的實效,推動榮成實現新一輪突破式發展,為全市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爭當走在前列排頭兵作出榮成應有的貢獻,爭當全省縣域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
打造創新體系 闖出威海經驗
◎高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劉偉
嘉興是我們此次學習的第一站,我已深深感受到:我們在觀念、視野、魄力上都存在很多差距,再不迎頭趕上,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確實是坐不住、等不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嘉興在打造高端平臺和現代園區上的大智慧和大手筆。在打造高端平臺上,他們認準“大院名校”的戰略支撐作用,舍得投入。浙江省政府直接與清華大學聯合,建設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平臺高、人才多、項目好,讓人振奮。我們高區有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等5所駐區高校,當前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打造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這是我們獨特的優勢,一定要用好!我們將把嘉興的好做法“拿來、消化、再創新”,打造一體化的“北斗七星”創新體系,闖出威海經驗。
正視差距 迎頭趕上
◎經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呂曉東
今天的參觀學習讓我深受震撼,很受刺激,也很受啟發。特別是參觀嘉興智慧產業創新園,這個園區規劃的氣魄之大、體制機制創新之活、產業層次之高、建設速度之快,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對比經區正在打造的威海智慧谷產業園,我清晰地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人家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集聚這么多高層次人才、產業和企業,迅速做大做強,這讓我們找到了追趕的目標和學習的榜樣。我們一定認真學習他們的好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把威海智慧谷產業園真正打造成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突破點和亮點。
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市科技局局長 王厚全
創新平臺是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考察完嘉興后,深切感受到他們的創新團隊層次很高、研發能力很強、創新機制靈活、創新要素齊全、創新模式新穎、成果轉化豐厚,通過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現了創新驅動發展。我們與嘉興相比,在高端平臺建設,尤其是引進大院、大校、名所等方面差距還比較大,一些高水平、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支撐作用的高端科技創新平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將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按照“政產學研金用服”一體化“北斗七星”創新體系,抓好現有平臺改造提升;同時抓緊“走出去”,引進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威海來共建高端創新平臺,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讓百姓在鄉村振興中得實惠
◎乳山市委副書記 李國徽
潘家浜村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黨建引領下,通過村黨支部和廣大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把昔日的臭水溝、豬圈等地方變成一個個旅游景點,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他們為什么能做到這樣,與我們比,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觀念、工作力度上的差距。既然他們能做到,我覺得我們也能做到。考察結束以后,我們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細致認真研究,通過一系列措施和努力,使我們的村莊美起來,讓我們的百姓富起來,讓乳山百姓在鄉村振興中得實惠。
“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是指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97年前,中共一大會議因為被巡捕窺探,被迫中斷,代表們輾轉從上海來到浙江嘉興,泛舟南湖之上,繼續會議議程。正是在南湖的紅船上,中共代表們完成了一大的全部議程,中國共產黨宣布成立。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從此改變了一個民族的走向和億萬人的命運。
2005年6月,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基因。97年來,“紅船精神”連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
北斗七星論
成立于2003年的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國內首次提出“政產學研金介用”一體化“北斗七星”創新體系并帶頭實踐,逐步發展形成“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即北斗七星論。
七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即:政,依托省校共建的獨特優勢,協助政府發揮調控扶持和政策導向作用;產,堅持科技成果轉化不動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及經濟結構調整;學,利用清華優質的教育資源,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創新管理復合型人才;研,堅持開展應用性科技研究,促進區域技術進步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金,推進金融與科技有機結合,發揮資本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支援作用;介,發揮積極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各創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有機結合;用,面向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服務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研究院已逐步形成以嘉興總部為主體,杭甬臺京等地產學研基地協同發展的院區戰略布局,引進集聚高層次人才近300人,累計引進培育省千、國千等高層次人才70余人;累計承擔縱橫向科技項目總計600余項,獲得國家、省、市各類科技獎勵100余項;共計引進孵化高科技企業500余家。
智慧產業創新園
嘉興智慧產業創新園是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發展智慧產業的重要平臺,規劃總建筑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園區產業定位為“兩大經濟、兩大產業”,即總部經濟和信息經濟、互聯網產業和高科技產業。
圍繞“新經濟、新模式、新產業”主題,嘉興在智創園的打造上進行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探索,建設有投資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科技服務平臺、人才服務平臺、云服務平臺等六大平臺,入園企業能從園區獲得的支持越來越全方位。目前已引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智慧城市項目、慈文傳媒總部、光弘電子華東區總部等200多個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項目入駐,形成“智能制造、智慧應用、互聯網平臺、軟件開發、游戲運營和總部經濟”等六大特色產業集群,已成為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產業創新基地、長三角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重要配套基地、區域性高端人才集聚地
“網紅村”潘家浜
自從潘家浜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民宿客棧也成了村里的“香餑餑”。
潘家浜究竟有多紅?今年春節假期,潘家浜村迎來4.6萬游客,“五一”小長假,游客數量達到4.8萬人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16000名游客來到這個小村莊。
作為嘉興市首個建設的美麗鄉村示范村,潘家浜村規劃了一條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成功創建浙江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全村區級主干道和通往村莊內部道路全部太陽能亮化,全村形成較為合理的“美麗鄉村保留點+小區”的村莊布局,還是全國首個光纖入戶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全市首個村級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
潘家浜村突出黨建引領,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以德治滌蕩文明鄉風,從曾經的經濟薄弱村、養豬村、落后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莊,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