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生態短板 讓明天更美好——走進潮汐湖濕地公園系列報道(三)
漫步潮汐湖邊、暢游濕地公園、水上休閑娛樂……如今的潮汐湖濕地公園,讓人能夠與大自然親切擁抱。“原來湖兩邊都是荒土堆,綠化帶也都是雜草叢生,一到夏天蚊蟲很多,我們都繞道走,更別提來遛彎了。”家住潮汐湖旁的白沙灘鎮賈家莊村70歲的村民陳海說。
從土地丈量、建設隊伍進駐,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在陳海眼中,潮汐湖大變樣,“速度真快,環湖路寬敞舒適,旁邊的綠化帶新栽上了大樹,潮汐湖旁邊種上了寬闊的草坪。”從此,陳海每天都會到潮汐湖散步。
優質生態環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在潮汐湖濕地公園建設中,我市秉承著人人共享生態的理念,規劃了海洋文化展示、水上運動、城市印象、濕地保育、濕地游賞等五大功能區域和26處景觀點,同步實現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和設施完善。
宜居的生態環境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引來了天上的飛鳥。每天傍晚、清晨不少攝影師帶著專業攝影裝備來拍鳥。“我們今天看到了白鷺。它們對自然環境非常挑剔,以往很難見到。”一位攝影師高興地說。
潮汐湖生態修復是繼金碃嶺體育公園后,我市打造城市綠色生態圈的又一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堅持將“綠水青山”的新型生態化發展貫穿到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保護等各個領域,將生態環境修復融入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發展、民生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使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我市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和未來發展的生產力,有力推動了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互促雙贏。
“金碃嶺公園原是由金礦開采形成的采空區,約9.8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長期閑置,區內遺留的廢棄建筑物、裸露的地表土帶來臟亂差、揚塵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說,2015年初,金碃嶺金礦廢棄舊址被納入“乳山償還生態欠賬計劃”,隨后拆除7800多平方米的廢棄建筑物、充填4萬多立方米的采空區、恢復200多畝土地,并進行綠化提升。
曾經的包袱變成如今的財富,金碃嶺體育公園的華麗轉身,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
生態修復與治理改造,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為保護好這方山水,我市按照海陸統籌的理念,在沿海海域不斷加大海域生態修復和海岸帶綜合整治力度,打造一流的生態濱海景觀;在陸地開展植樹造林,對山體進行綠化,引導企業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大力引進綠色、低碳、環保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嚴控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上馬;以綠色產業發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突破口,完善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并持續開展了露天燒烤整治、礦山資源開采治理、揚塵治理、“三廢”污染治理、燃煤小鍋爐整治等系列行動,加大除污還綠力度,使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人共享美好的生態環境。
把特有的山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市將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和鄉村振興打造成綠色發展的新引擎。先后開發了岠嵎山國家森林公園、多福山國際養生旅游度假區、臺依湖國際酒莊生態文化區等一批旅游景點,形成了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體系。通過推進農村違建治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提升綠水青山“顏值”,打造優良的農村生態環境。
有什么樣的生態,就有什么樣的產業。隨著生態環境的優化,我市支柱產業層次也在不斷提升,綠城臺依湖葡萄酒小鎮、泛海陽光新能源、科威機器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新興產業落地生根,我市還規劃建設了中國留學人才全球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發展新動能。
優良的生態環境,為我市城市發展積累了豐厚的“資本”,今年已先后舉辦了沙灘排球賽、女子半程馬拉松賽、潮汐湖環湖跑等賽事。近三年以來,我市接待國內外游客數和旅游綜合收入每年分別以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