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所鎮南黃島村鉆井供水 解決村民的飲水之憂
“快看,快看,水出來了。”6月11日中午,海陽所鎮南黃島上傳來村民宋慶秋興奮地喊聲。
在這個被海水阻隔于偏僻海角的海島村,這激動的呼喊聲就像海風一樣快速流動,十幾名村民爭先恐后地圍上前來。
順著這聲音望去,只見連接地下水井的黑色自來水管末端,一股清水噴涌而出。海陽所鎮南黃島村通過鉆井,終于將井水通到村民家中,解決了村民們的飲水之憂。
歷史
海島村村民靠天吃水
南黃島位于乳山市海陽所鎮南端,四面環海。吃水問題一直是島上居民的一個大難題。
南黃島村黨支部書記王樂強告訴記者,自古以來,島上的村民們都是靠天吃水。“島上一共有6眼旱井,下雨的時候存上水,村民都用舀子去舀水,提到家里用。什么水質好不好的,根本顧不上。遇上天旱井干,就只能干著急,別說洗衣服、洗澡,就是喝水都很困難。”回首往昔,王樂強臉上現出苦澀的表情。
“2009年,乳山市通過鋪設海底輸送管道的方式,將距該島3公里的鄰村井水輸送到島上,我們村終于通上了自來水。村里的自來水管網也達到了全覆蓋,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這在我們村吃水的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王樂強說,但是好景不長,由于南黃島四周礁石很多,海里的自來水管道是架在礁石上的,來往的漁船靠岸拋錨時,遇上風浪天氣,經常會把管道剮破。而海底的自來水管維修起來非常麻煩,每次維修都要動用30多條漁船把管道架起來,一一排查到底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維修費用也很大,根本就承擔不起。從2009年通上自來水到去年夏天,5年的時間一共維修了10次,真是不堪其苦。后來,實在是維修不起了,村民們只好另尋他法。
找水
“打井隊”打出清澈地下水
為了徹底解決南黃島村的供水問題,海陽所鎮黨委政府負責人和包片機關干部多次來到島上,親身體驗島上村民的生活,并邀請水利方面的專家前來考察,集中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實地勘測和縝密論證,決定在島上打井找水。
在水利專家的指導下,南黃島村開始了辛苦的找水過程。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冬天,工作人員終于在島上找到了一處適合打井的位置,接下來就要解決打井設備的問題了。
經過鎮領導班子的多方協調,從南方運來了先進的打井設備,但由于設備既重又大,沒法運至島上。海陽所鎮相關負責人又趕緊聯系了乳山正洋食品有限公司,用對方運輸產品的登陸艇將打井設備運到島上。為了緩解資金困難,海陽所鎮專門撥付5萬元資金,作為南黃島找水打井之用。今年4月19日,村里的“打井隊”終于利用先進設備,在地下34米深的位置,打出了清澈的地下水。看著井水汩汩涌出,村民們高興地跳了起來。
興奮
井水通到家吃水不再愁
井打好了,下一步就是把井水通到村民家中。購買自來水變頻控制設備,鋪設自來水管道……經過一番奔波,南黃島村的村民們終于欣喜地等到了這一刻。6月11日,清冽井水通過自來水管道通到了居民家中,村民們喜不自禁。
回到自己家中,宋慶秋迫不及待地擰開水龍頭,自來水管發出一陣“咕咕”的聲音后,水流涌了上來。宋慶秋年屆九旬的老母親眼含熱淚:“從早年用盆盆罐罐接水吃,到通上自來水但老是停水,再到今天井水通到家,俺終于又能在自己家里吃上自來水了。”
聽說通上了自來水,正在收拾農活的村民宋鳳芝扔下了手里的活計,飛也似地往家里跑。她直奔家門口的洗衣槽,猛地一擰水龍頭。“可算是把這水盼來了,這下子再也不用發愁了。”宋鳳芝高興地邊說邊彎下腰,把嘴湊到自來水管邊,喝起了井水,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缺水之苦對于每一個海島人來說,都有著切身的體會。“看到島上每家每戶門前都有水缸嗎?”宋鳳芝指著地上擺滿的水缸說,盡管2009年村里通了自來水,但因為經常損壞,村民們不得不經常用水缸存水。
一位在海邊收拾海產品的村民摘下手套,拉著記者的手高興地說:“以后可以在家里洗衣服了,再也不用擔心洗好的衣服有腥味兒了。”(侯洪超 劉小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