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用字發音應該尊重歷史尊重民俗
乳山市境內一些地名用字的發音,很多專業播音員常常感到苦惱,對港、崖等字,如果按字典去發音,那就等于給港頭、崖子等村鎮改了名;如果不按字典去讀,又怕背離了使用普通話的原則。乳山地名用字與普通話不一樣的地方大致有兩種,一是字同音不同的歧音字,二是音同義不同的歧義字。
●歧音字
如:①崖,境內讀yai,不讀ai(埃),更不讀ya(牙)。崖子就是崖子,不能發音埃子、牙子。②港,讀jiang,不讀gang(崗)。港頭、圈港,不能發音為崗頭、圈崗,這與港口、香港的發音不同。金港村是個特殊的例子,兩種發音均可。195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金港村取名于此之后。1957年該村從西泓于家析出,析出時起名金港,那時港口、香港等外埠語言已經流行,對港發音崗已經熟悉。1970年9月始,在金港興修亞洲第一座潮汐發電站,村名頻繁地出現在廣播里,加之外地來的工作人員都發音金崗,當地人接受了這種讀法。③堡,境內讀pao,不讀bao(飽)、不讀bu(補)、不讀pu(鋪),白沙灘鎮堡上村即屬此種情況。
●歧義字
如:嵐、夼、灣、浤、泊、汪、庵、圈、塂、埠、峴、礓、碃、硼等境內的地名用字,查查字典,與字典讀音一致或基本一致,但與字典上所注解的意思卻是不一樣的。
外地也有這樣情況,也有當地特殊的地名用字。入鄉問俗,入鄉隨俗。方言是地域區別的重要標識,地名發音是方言的組成部分。對地名用字的發音,有些地方規定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讀音為準,實踐證明無法執行,字典所收字音有限,不能囊括各地方言。地名是語言化石,是凝固在語言里的歷史,地名用字含有先民的許多信息,不能因為字典里沒有就廢棄。水土不同,風俗各異,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
地名讀音,應該尊重當地歷史,應該尊重當地民眾。 (辛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