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大秧歌的耍龍演變
乳山大秧歌的最大特色是耍火龍,其技藝含金量很高,尤其是在龍頭一出場之際、龍頭鉆龍尾之時、龍頭鉆龍腰時刻,實施噴火的人要眼明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緊操作,稍一分神,噴火表演就錯過時機。耍火龍表演,觀時震撼人心,令人嘆為觀止。耍龍表演歷經幾百年的傳承演變,從明清時期的紙龍、民國后期的布龍、再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的火龍三個發展演變時期,僅耍火龍的歷史就達70年之久。
乳山耍龍的來歷。耍紙龍的年代是在明清時期。起因是因為當時天下有了旱災,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處在封建時代的老百姓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認為祭拜神話中的龍能夠給人間帶來福祉,降下甘霖。于是人們想出扎紙龍,天一旱,就組織出來耍龍,龍耍到誰家門口,代表龍來了,住戶就舀瓢水在門口揚水。春節期間,紙龍也走街串巷,目的是企求它促佑蒼生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紙龍的扎制方法。當時有聰明靈巧人就用竹片扎出9節包括龍頭、龍身、龍尾的骨架。然后在每一節內部的骨架上放置一個小盤,固定好;小盤上再固定一根一寸多長的短蠟燭,小盤底下固定一個鐵質的吊墜,然后用白紙將9節龍一節一節單獨裱糊;再將裱糊好的龍部件從龍頭到龍尾按順序連在一起,在紙上描上魚鱗紋,長達30米左右的一條紙龍便大功告成。一條龍最少得扎9節,少于9節顯得龍小氣,多于九節可以。耍龍的時候,不能讓紙龍隨意翻滾,只能按蠟頭一直朝上的方向,左右擺動龍體,以免蠟燭脫落引起火災。
耍龍的時間。早年間耍龍一般是在夜間,原因是龍架內安裝了9節蠟燭,夜里耍龍,一條明亮的龍,在半空中活靈活現,格外引人注目。現代人耍龍一般在白天,雖然龍架里安裝的是干電池和燈泡,但是在霓虹閃爍的城鄉大街上,即使點著燈泡可能也沒有早年耍龍產生的那種神秘效果。
耍前放鞭炮。耍龍之前,當領珠人的珠剛一伸出門外,此時龍頭正抬,龍身將起,恰在此時,門外立即鞭炮齊鳴,這是迎龍的規矩。接著當龍全部移出門外,耍龍人在門前耍兩遍“龍穿尾”套路,表示龍一出窩先返回窩看一遍,認為安全順心了,接著再返回頭外出的狀態。表達龍出牢籠,內心無比歡暢的樣子。
拜訪龍王廟。龍出了家門,出村前,要先拜訪本村的龍王廟。闖村表演時,凡遇到他村的龍王廟,紙龍都要向龍王廟點頭施禮。乳山在舊年代好多村都有一個小型的龍王廟,設施簡陋,規模都小,好一點的龍王廟,里面供著龍王,外面的門上雕著龍,最簡陋的龍王廟也需設成小小的龕型,里面供著龍王。龍王廟存在的年代,當耍龍隊來到龍王廟前,先耍幾個套路,然后龍頭向著龍王廟點點頭,表示問候拜訪。然后耍龍隊才可以到處去耍龍。如今沒有龍王廟了,村里有耍龍隊的,仍舊沿續了老祖宗的那一套禮數。即使是平常練習耍龍,只要龍一裝備起來,龍頭一拉出門,這時鞭炮就必須馬上點燃,接著耍龍人舉著龍耍個造型,算是對龍王敬拜過了,然后耍龍的隊伍才可以去別處耍。
戲班迎龍跳加官。舊時耍龍在夜間,戲班子也在夜間唱戲。舊時戲臺迎接龍的方式就好比人與人見面的握手禮,也有一種程式。不管哪臺戲正在上演,只要一見舞龍隊的龍頭,戲臺上的戲劇演員要馬上清場,然后扮演跳加官的演員要趕緊上場耍一會兒跳加官。只見一個扮演天官形象的人,穿紅袍,帶假面具,口叼掩口,一手持玉笏,一手拿幾卷條幅,踩著“臺臺乙臺乙臺臺……”這樣輕快喜悅的“小鑼抽頭”鼓點,倒著碎步,緩緩地從“出將門”上場,在鼓點的伴奏下跳來跳去,跳至幕前站定,將“天官賜福”“加官進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寫有吉祥語的條幅打開。
若是戲班子看見耍龍隊來了,繼續演,不退場,也不跳加官,后果相當嚴重。這種情況下,耍龍隊一見戲班子眼中無龍,那擎珠的領隊人,心中一氣,將龍珠往戲臺上一丟,舉龍的也緊跟著將紙龍扔上戲臺。就在這種情況下,戲臺下面耍龍隊的鑼鼓手照常打著龍燈鼓點。麻煩了,點著蠟的紙龍立即著了火。戲班老板知道大事不好,也著了慌,趕緊向耍龍隊的領珠人陪不是,低三下四地說著有眼無珠的話。領珠人卻不為所動,最后只說一句話:“你們看著辦吧。”然后領著隊員揚長而去。
布龍的來由。第二天,戲班子老板不得不帶著禮物登門道歉。唱戲的要請耍龍的吃一頓酒席,席間兩方商量著和好之計,唱戲的問怎么辦,耍龍的只有兩個字:包吧。于是,夏西村耍了幾輩子的紙龍就這樣換成了一條布龍,布上畫著魚鱗紋。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發生的故事。
耍龍五套路。耍龍時,打龍燈鼓,在領珠人的指令下,跑場和變場。主要有五種套路分別是龍打尾(又叫龍穿尾)、龍盤墩、擺8字、龍打絞、龍打滾。正常情況下,這五種耍龍套路能配合大秧歌隊耍上一小時,然而現代匯演中的快節奏,致使上百人的秧歌表演只能壓縮到20分鐘。
火龍誕生。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后,夏西村的秧歌傳承人姜天祥著手研究火龍。為何要耍火龍?據傳承人之一黃守臣介紹,舊社會,人們迷信,天旱,為了求水,人們想象火龍能上天催下雨水。因火龍脾氣急,它往天上猛催,攪得天翻地覆,大有逼天下雨的陣勢。火龍表現的個性雷厲風行、粗獷、豪放、霸氣,為了正義毫不客氣。這正是夏西人崇尚的人生處世態度,于是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寓意深刻的火龍最終誕生。火是姜天祥研制的獨家秘方。噴出來的火球呈長方形,火焰伴著煙霧騰空而起,景象壯觀。噴火技術一代只傳一個人,其他任何人都不得打聽。此項技藝含金量高,手法獨特,在國內的龍表演中獨樹一幟。
編輯:云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