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
抗戰時期,馬石山上發生的軍民聯手抗戰的英勇事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揭露日寇殘暴罪行,宣傳歌頌英烈壯舉,很快在膠東大地掀起熱潮。以此為背景,各界文藝家創作了眾多作品,激勵后來人,茲摘錄部分作品簡介,以饗讀者。
1943年2月,綜合性月刊《膠東大眾》第20期設“追悼馬石山慘案特輯”,刊登包括部隊和地方文藝工作者創作的詩歌、歌曲、散文《馬石山的血花》《挽歌》《虧了你啊》《紀念死難戰友》等13篇作品,特別是膠東軍區文工團編導左平(后來成為著名劇作家、國家一級導演)奮戰幾個日夜寫出的活報劇《馬石山上》(后來改編成話劇),打響了宣傳馬石山勇士的第一炮。
膠東文化協會會長兼勝利劇團團長馬少波(后來成為著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懷著激情寫成《馬石山十勇士》一文,短篇小說《馬石山上》,由馬石山突圍戰親歷者峻青沖出重圍的當晚“含著激動的淚水”完成,于1943年初相繼在膠東《大眾報》上發表。
1987年10月,中共乳山縣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在其編印的《血染的土地》一書中,設“馬石山慘案特輯”。2005年9月10日,中央電視臺在《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譜》欄目中,專題報道舍生取義為人民群眾血戰到底的馬石山十勇士。
2008年1月始,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故事片《馬石山十勇士》在中央電視臺6頻道、國內38條院線、1200多家影院先后放映。本片由1942年11月的馬石山突圍戰改編而成,展現了抗日戰爭當中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影片講述1942年11月23日,日軍兩萬人掃蕩我膠東抗日根據地,數千群眾被分散圍困在山中面臨絕境。八路軍五旅十三團七連六班戰士們在執行任務返回部隊途經馬石山時,意外得知此情,毅然決定進山解救鄉親們。在班長王殿元帶領下,十名性格各異的戰士,在敵人封鎖線夾縫中,護送出群眾一千多人,七名戰士犧牲,最后三名戰士為掩護群眾引開敵人登上山頂,彈盡路斷,他們相互攙扶,屹然挺立……成為又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紅色文化典藏《血染馬石山》,由乳山市黨史市志辦公室編纂出版,于紀念馬石山慘案暨馬石山反“掃蕩”突圍戰59周年之際出版,該書由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書名,全書26萬余字,分專題研究、文獻資料、回憶資料、史實考證、訪問選錄、文學作品及附件7個部分,2008年重新修訂完善,再版后改名為《巍巍馬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