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馬石山(下)
慘絕人寰的馬石山慘案
日軍合圍結束后,大失所望,消滅膠東八路軍主力及膠東黨政機關的企圖已徹底破產,遂惱羞成怒,喪心病狂地屠殺平民百姓,制造了慘絕人寰的馬石山慘案。
日軍對被圍在“網”里的那些老弱婦孺手無寸鐵的避難者施行了獸性的殘殺,對白發的老翁老婦和未滿周歲的嬰兒也不放過。日軍“掃蕩”過后,整個馬石山上尸骨遍野,慘不忍睹。有赤身露體被刺刀洞穿的青年婦女,有被火燒得佝僂的兒童尸骸和倒臥在血泊中的母子尸骨,也有頭斷、肢折、洞胸、破腹、倚仰蜷伏在山坡松林溝壑間血淋淋的尸體。
據田家村80多歲的田春烈等幸存人講,日軍殺人取樂、奸污婦女,手段之野蠻殘忍,令人發指。在馬石山東北方向的大院村南山上,陳京普一家8口人藏在山洞里,全被日軍發射的燃燒彈燒死。在金斗頂采石坑里,藏有百姓60多人,被日軍機槍掃射殺死50多人。在金斗頂采石坑外,日軍將9名農民拴成一排,從前面對胸射擊,當場死亡7人。東尚山村劉京發被日軍抓住,向他要糧要人,他回答“不知道!”即遭日軍朝他胸部、腹部連刺數刀,立刻躺在血泊中。在東尚山村的南塂上,日軍抓住八路軍一傷員后,在地上燃火一堆,兩個敵兵分別抬著其頭、腳燒燎其腹部和胸部,直至活活燒死。在西尚山村,日軍把一個八路軍傷員按在煙囪上活活嗆死。招民莊村70多歲的老人許德義被日軍用草苫卷起活活燒死。在大龍口村,敵人把70多歲的老人宮殿慶橫架在鐵鍋上用火燒烤致死。日軍連一個癲癇病人也不放過,用石頭活活砸死下石硼村的王丕成。日軍抓住上石硼村19歲的婦女干部王秀卿,任意凌辱后,又用刺刀向她的前胸亂刺致死。西諸往村王振桂被日軍抓住,先被割掉一只耳朵,又被用刀砍死。井喬家村一婦女剛分娩不到3天,竟遭鬼子兵輪奸致死。一孕婦被敵人搜山時發現,鬼子剝光其衣服,從高高的懸崖上摔下去。更有甚者,敵人用刺刀剖開受難群眾的胸腹,五臟六腑全都淌了出來;把小孩活活劈成兩半;把婦女割去乳房,往陰道里塞進木棒……
日軍此次大“掃蕩”,馬石山區村村遭劫,戶戶蒙難。僅23日至24日,敵人在馬石山周圍就殘殺我軍民503人,傷殘無數。馬石山周圍村莊的房子半數以上被燒,有的村子全部被燒光,被搶走和糟蹋的糧食、禽畜、物品無法統計,被毀壞的家具物品無計其數。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
日寇大“掃蕩”過后,膠東人民義憤填膺痛恨日寇暴行,眼含熱淚歌頌英烈壯舉。中共膠東區委和膠東行署把烈士和遇難群眾遺體葬于馬石山上,并立“馬石山殉難軍民之墓碑”紀念。
1943年1月21日,中共膠東區委、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在馬石山召開馬石山慘案公祭大會。行署副主任曹漫之在講話中強烈譴責和聲討日寇的殘忍暴行,高度贊揚十八勇士等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會上,發布了《告全膠東同胞及士兵書》,指出:被圍的同胞和同志與敵人作了殊死搏斗,以他們的血,救出了幾千人的性命,粉碎了敵人的聚殲毒計。他們的搏斗,使敵人震驚;他們的壯烈,使我們全膠東人民振奮;他們以自己的生命為膠東抗戰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揭露日寇殘暴罪行,宣傳歌頌英烈壯舉,很快在膠東大地掀起熱潮。1943年2月,綜合性月刊《膠東大眾》第20期設“追悼馬石山慘案特輯”,刊登包括部隊和地方文藝工作者創作的詩歌、歌曲、散文《馬石山的血花》《挽歌》《虧了你啊》《紀念死難戰友》等13篇作品,特別是膠東軍區文工團編導左平(后來成為著名劇作家、國家一級導演)奮戰幾個日夜寫出的活報劇《馬石山上》(后來改變成話劇),打響了宣傳馬石山勇士的第一炮。
膠東文化協會會長兼勝利劇團團長馬少波(后來成為著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懷著激情寫成《馬石山十勇士》一文,和膠東《大眾報》記者峻青(后來成為著名作家)寫的短篇小說《馬石山上》,于1943年初相繼在膠東《大眾報》上發表。
此后相當長時間里,一些歷史研究工作者、當年幸存者及受害者親屬、文藝工作者都發表文章、回憶錄及文學作品,記述這一事件。《星火燎原》叢書是毛澤東唯一題寫書名的書,1961年第六輯發表了宮潤圃(黎明代筆)《青松長蔭馬石山》一文。1987年10月,中共乳山縣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在其編印的《血染的土地》一書中,設“馬石山慘案特輯”。
1999年11月16日,中共山東省委“關于紀念馬石山英雄群體會議”召開,會議紀要指出:“八路軍在膠東反‘掃蕩’戰斗中,特別是十勇士和十八勇士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是可歌可泣的。我們的江山、我們的共和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用先烈的英雄事跡教育人民,教育青少年,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先烈的革命精神。對十勇士、十八勇士和八路軍其他指戰員的英雄事跡,我們都要宣傳,充分發揮教育作用。”同月23日,中共山東省委、濟南軍區在濟南聯合召開“紀念馬石山突圍戰57周年座談會”。會后,在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研究部原副部長叢笑難、解放軍二十七集團軍軍史辦、二三五旅軍史辦等部門及許多老干部的支持和協助下,乳山市黨史市志辦公室編輯出版了《血染馬石山》一書,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欣然題寫書名。此書還被中國軍事博物館、國防大學圖書資料館、軍事科學院圖書資料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解放軍報、濟南軍區政治部軍史編研室、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27軍軍史辦公室、31軍軍史辦公室、235旅軍史辦公室等單位收藏。
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2005年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民族先鋒——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英烈展》中,“輪回拼殺護民眾、舍生取義建奇功——馬石山十勇士”成為展示的四個英雄群體之一(其他是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有力地弘揚了他們以熱血和生命譜寫的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鑄造的偉大民族精神。2005年9月10日,中央電視臺在《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譜》欄目中,專題報道舍生取義為人民群眾血戰到底的馬石山十勇士。2008年1月始,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故事片《馬石山十勇士》在中央電視臺6頻道、國內38條院線、1200多家影院先后放映,重現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再現了八路軍和人民群眾血濃于水的感情和人民子弟兵不屈不撓、頑強戰斗的革命精神,成為又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乳山是革命老區,有著擁軍愛民的光榮傳統,馬石山勇士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英勇頑強、威武不屈、擁軍愛民、保家衛國”的馬石山精神,教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乳山人。新中國成立后,乳山在馬石山上建成包括革命烈士紀念塔、抗日烈士紀念堂、紀念碑、烈士陵墓的抗日烈士陵園。曾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上將題詞“緬懷革命先烈,獻身四化建設”,曾任膠東軍區政委的林浩少將題詞“永遠不要忘記馬石山英勇犧牲的同志們!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1990年6月,馬石山烈士陵園被批準為山東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5年12月被批準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馬石山慘案,是日軍侵華暴行的一個鐵證,膠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
馬石山突圍戰,是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豐碑,將永遠豎立在人民心中。(高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