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品鮮季:小牡蠣期待發展成大產業
行走在乳山五月蜿蜒的海岸線上,穿著紅圍裙、帶著彩色帽子、臉曬得發黑、在海邊砸牡蠣的漁家婦女,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咱乳山的海水沒有污染,養出來的牡蠣又肥又鮮,不僅本地老百姓喜歡,在外地市場上也很受歡迎。”說起乳山牡蠣,幾位正在忙活的婦女拉開了話匣子,買的人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好,從事牡蠣養殖的漁民也在增加。如今,乳山牡蠣養殖規模達6萬畝,年產量26萬噸,年銷售收入7億元。
小小的牡蠣為何一躍發展為大產業?乳山市如何利用區位優勢不斷延伸牡蠣產業鏈條?
加大培育新牡蠣品種
作為“乳山三寶”之一,乳山牡蠣以其鮮美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據了解,乳山市90%以上海區達到國家一類養殖水質標準,如此優越的海區環境為牡蠣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乳山牡蠣養殖海區海底底質為沙泥質,海區清潔、鹽度適中,水質肥沃,基礎餌料豐富,極適宜牡蠣生長,養殖的牡蠣個體較大、肥滿度高、肉質爽滑、味道鮮美。2009年,“乳山牡蠣”更是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水產品,是國內外公認的綠色食品。
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牡蠣產業,乳山市加大新品種的培育引進:一方面,與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加強金牡蠣、三倍體牡蠣育苗技術的研究;另一方面,從國外引進耐高溫、成活率高的優良品種,提高海區資源的利用率,保證全年供應。
產業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何挖掘牡蠣的深層次價值又擺在了面前。“目前,乳山牡蠣加工企業有6家,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擴大加工企業數量和加工規模,提高牡蠣精深加工比重,提升牡蠣加工水平,發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產品。”乳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牡蠣宴”與“禮品牡蠣”齊頭并進
目前乳山進行牡蠣加工的企業有6家,主產牡蠣肉、半殼牡蠣等系列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下一步,乳山市將著力擴大加工企業數量和加工規模,提高牡蠣精深加工比重,提升牡蠣加工水平,發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產品,包括小包裝即食食品、風味食品、藥品等,實現牡蠣價值的深層次開發和挖掘。牡蠣精深加工水平的提升,無形中可帶動乳山牡蠣品牌的打造。
在“2014乳山牡蠣品鮮季”活動中,“牡蠣宴”成為最大的亮點。在大乳山景區舉辦的乳山牡蠣菜品交流會活動現場,李俊、朱啟綱、于學慶三位大廚現場制作、展示了牡蠣生食和烤、煎、炸、蒸、煮等11種牡蠣菜肴的精致做法。來自威海餐飲協會的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技師馮景山對菜品的營養和口感進行了現場講解。訓練有素的廚師們運用“繁文縟節”式的烹飪手法,讓現場每一位品嘗者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吃得津津有味。
“相信大多數參加菜品交流會的人士都是第一次了解這么多牡蠣烹飪方法。”乳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乳山市將加快以牡蠣為特色的美食旅游項目開發,在旅游酒店開設牡蠣宴,使乳山成為品嘗牡蠣美食的最佳去處,增強旅游資源和飲食文化的吸引力。
“我們酒店以前也有牡蠣相關菜品,但這次來乳山牡蠣品鮮季后看到各種各式的牡蠣菜品,感覺乳山牡蠣很有特色,很精致美觀。特別是在養殖合作社看到這么多的牡蠣,覺著以前做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特意來參加品鮮季活動的威海緣創商務酒店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精心準備,選購優質乳山牡蠣,下半年在威海市區推行牡蠣宴。
參與此次乳山牡蠣品鮮季文化名家采風團的作家、攝影家們對牡蠣禮品盒很感興趣。“頭次看到這樣的禮品盒,里面的牡蠣不僅新鮮,而且看起來非常上檔次,這樣送給親朋好友將會是不錯的選擇。”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
牡蠣殼用處也很大
正在威海高區創業的“海歸博士”袁黎明曾在日本從事土壤改良研究18年。他研究認為,乳山牡蠣殼是土壤改良劑的好原料。據介紹,牡蠣殼具有納米級微孔結構,含有生物活性的氨基多糖及特性蛋白。富含大量的鈣元素和鎂、鈉、鋇、鋸、銅、鐵、鋅、鋁等微量元素。
“牡蠣殼如果做成土壤調理劑,可以通過對牡蠣殼粉改性并與多種海洋生物活性成分膠聯而開發研制成一種新型多功能土壤改良和調理劑,能顯著改善土壤理化結構,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為農作物根系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使農作物能很好地吸收各種養分,從而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而且使用后可有效地緩解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結、肥料利用率降低等問題,且對土壤沒有任何污染。”袁黎明博士表示,他將與留學日本期間的導師、世界殼聚糖超低分子研究第一人河口智章教授合作研究乳山牡蠣殼的綜合利用,將來如果能在乳山建立深加工生產基地,將大大提升乳山牡蠣殼這一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造福乳山人民。
著眼推動小牡蠣發展為大產業,乳山市正著力打造這張海洋經濟名片,為海洋漁業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謝菁 李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