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馬石山(上)
1942年,敵后抗戰正處在最艱難時期,侵華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加頻繁的“掃蕩”。膠東半島由于其獨特的戰略位置,一直被日軍作為往來海上與華北之間的重要通道和“以戰養戰”的補給基地之一,所以更是頻繁進犯的重要目標。在多次的“掃蕩”中,尤以冬天的拉網合圍式大“掃蕩”最為殘酷。
日軍的“第三次魯東作戰”
11月8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抵煙臺部署大“掃蕩”。因為當年已進行過兩次大“掃蕩”,所以此次定名為“第三次魯東作戰”。戰役目標是:殲滅膠東八路軍主力部隊和膠東黨政領導機關,恢復山東半島的治安,尤其是確保青島、煙臺間的交通。
日軍參戰兵力來自青島、濟南、張店、惠民等各混成旅團共1.5萬人,膠東各地偽軍和投降派趙保原等部5000人,以26艘艦艇封鎖半島沿海,飛機10架協同作戰。自11月19日開始,至12月29日結束,歷時40天,分三個作戰階段,采用“拉網合圍”“分進合擊”“梳篦式”等戰術,對膠東抗日根據地分區進行毀滅性的大“掃蕩”。
11月17日,敵人由青島、高密等地出動600多輛汽車,沿煙青路、煙濰路向萊陽、棲霞、福山等地大量增兵。21日清晨,敵人傾巢出動,多路奔襲棲霞、牟平、海陽、萊陽邊區,準備“拉網”合圍以牙山、馬石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牙山和馬石山,是日軍第一階段作戰的兩個主要合擊目標。牙山駐有膠東抗大,是我軍培養干部的基地。膠東軍區的指揮機關,膠東區黨委、行政主任公署等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常駐在馬石山的周邊各村,更是日軍蓄謀已久的圍剿之地。
日偽軍依仗著人多武器好,分成許多股,相互保持火力聯系平推進逼,白天無山不搜,無村不梳,連荒庵野寺、小土地廟也不漏過,濫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捕捉青壯年當勞工。夜間就地宿營,密布崗哨封鎖山口要道,甚至拉上鐵蒺藜,掛上鈴鐺,沿合圍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野火,由五六個或十來個士兵把守,稍有動靜便鳴槍,只要一處槍響,便四處一起開火;如果發現突圍人群,便用機動部隊圍捕、追擊。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奸,無所不用其極,手段之殘酷,令人目不忍睹。這種野獸般的瘋狂行徑,從繳獲的趙保原特務團一個營長的日記中,可見一斑。他在日記中寫道:“兩萬之眾,用蜘蛛網式之配備,大舉掃蕩全魯東,每日二十里,所到之處席卷一空,婦女為之奸,壯丁為之捆,東西為之光……”這個營長的日記,成為日偽軍野蠻行徑的有力佐證。
22日晨,日軍艦艇突然駛入海陽縣鳳城一帶海岸,登陸的千余日軍當天就控制了西起海陽城東至玉皇山一線,與各路日偽軍呼應對進,妄圖將膠東八路軍壓縮到海陽、牟海、棲霞、牟平交界的馬石山狹小地區聚而殲之。
舍己救親人的馬石山突圍戰
敵人來勢洶洶,從兵力和裝備的對比看,在這場生死大搏斗中,我軍顯然處于劣勢。膠東軍區召開營以上干部會議,確定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保衛根據地,分散活動,分區堅持”的作戰方針,軍民齊動員,粉碎日軍大“掃蕩”。同時決定,由膠東區公安局和警衛部隊為主組成“膠東軍區戰時戒嚴指揮部”,在中心根據地組織和領導群眾堅持反“掃蕩”。指揮部下設三個小分隊,公安局警衛連政治指導員王殿元和公安局第三科科長唐慈帶領的小分隊活動在馬石山南麓地區,維持治安,防奸反特,保護群眾,保衛根據地,當敵人進犯時,牽制敵人的兵力,伺機打擊敵人。
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反“掃蕩”中去,各村普遍實行“堅壁清野”,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對付敵人“三光”(燒光、殺光、搶光)。在日軍“掃蕩”過程中,我英雄的抗日軍民同敵人展開了英勇斗爭。駐在馬石山附近的黨政軍機關和兵工廠、醫院等,都巧妙地破“網”轉移出去。
11月23日(農歷十月十六日),朔風凜冽,雪花飄揚,敵人完成了對馬石山區的合圍。馬石山主峰海拔467.4米,山勢蜿蜒險峻,嶺長谷深。此前,絕大部分群眾都在八路軍和當地黨政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破“網”而出了。但由于日軍的圍追堵殺,入夜后山上被圍群眾又達到3000余人。當晚,冷月寒風,火網危山。正當數千名群眾身陷絕境、走投無路時,被同圍在“網”內的八路軍指戰員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發起了救援父老鄉親的突圍戰。
“救老百姓是我們的責任!有我們在就有鄉親們在。”王殿元斬釘截鐵的說。是日夜,熟悉地形的王殿元、唐慈帶領戰士往返7次,掩護引導1000余名群眾穿過敵人布防薄弱的山巒溝壑突圍脫險。當他們再次返回包圍圈時,天已大亮。為了吸引敵人兵力,讓更多的群眾沖出包圍圈,王殿元、唐慈把隊伍中傷病員疏散后,帶領剩下的16名戰士迅速搶占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同敵人激戰,子彈打光了,便以石塊做武器,從清晨一直戰斗到中午,連續打退敵人5次沖鋒,斃傷日、偽軍100余人。最后,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主峰進逼,王殿元等18名勇士與敵展開白刃戰,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執行任務途經馬石山的八路軍第五旅十三團三營七連六班10名戰士,看到百姓遇難,心急如焚。在班長王殿元的帶領下,也于23日夜連續三次進出火網,掩護了近千名群眾轉移,拂曉前第四次沖進包圍圈時,日軍開始總攻了。十名戰士節節抵抗,最后只剩下班長王殿元和機槍射手趙亭茂等3人,日軍蜂擁而上企圖活捉。3人抱在一起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來敵同歸于盡。
東海軍分區獨立團二連一排連續兩次沖進包圍圈,救出數百名群眾,當第三次沖進包圍圈時,天已大亮,排長許書禮和十幾名戰士被圍在東馬石山頂,彈盡路絕,壯烈殉國。
膠東軍區十六團一營在馬石山南坡組織千余群眾突圍,第十六團政委張寰旭等犧牲。該營三連一排掉隊后,劉指導員帶領戰士們在馬石山北麓組織三批群眾數百人突圍脫險后,24日拂曉被敵包圍,最后彈盡力竭,壯烈犧牲。 (高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