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千層餅:餅薄層多 酥軟可口
乳山千層餅,又名小油餅,是當地常見的一種家庭面食。層多且薄,外焦里軟,柔而不韌,咬上一口,滿口生香,油而不膩,是大多數乳山人都喜歡的食品。

剛出鍋的小油餅酥軟可口
千層餅源于生娃娃報喜回禮
9月24日上午10時,客車緩緩駛進乳山市大孤山鎮店子頭村。這是個綠意盎然的小村落,家家戶戶門口晾曬的花生果訴說著村民們豐收的喜悅。下車后臨近中午,走進村民王政芬家的小院,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透過廚房的玻璃,可以看到王政芬忙碌的身影。
王政芬的女兒王麗君在村子附近工作,雖然已經出嫁,但戀家的她還是喜歡每天中午就近回娘家“蹭飯”,王政芬和老伴也樂得女兒回來。盡管女兒中午只在家待兩個小時,但王政芬絲毫不敢“懈怠”,做飯時總是換著花樣來。這不,當天中午她炒了幾個家常小菜后,準備再給女兒做上幾張自己拿手的千層餅。
“咱這里老輩子有個規矩,就是生孩子報喜時丈母娘必須打幾張油餅,由女婿帶回婆家分給看喜的人。”王政芬一邊忙活著一邊說道,借此取“餅壯”之音,寓意孩子以后健健康康的。以前白面和油都很稀缺,做出來的油餅自然也就金貴,只有在類似的重要場合,才能見到小油餅的身影。
那會兒誰家生了孩子,都要煮上一大盆紅皮雞蛋(用紅色染料染成),打發專人到親戚、鄰居家去報喜。孩子的爸爸則要用紅色包袱包上紅皮雞蛋親自到孩子的姥姥家去報喜。姥姥留下雞蛋后,要另煮一些紅皮雞蛋,再打上幾張油餅作為回禮。油餅數量視家庭情況好壞而定,從8張至12張不等,一般都是雙數。回到婆家后,這些油餅用來分給跟男方家庭有人情來往的人。家庭條件好的,油餅整張分,條件一般的就切開來分。大家誰也不計較,就圖沾個喜氣。
在乳山,生孩子報喜回禮用紅皮雞蛋和千層餅的習俗延續至今。除了重要場合,千層餅已化作乳山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面食,豐富著每個乳山家庭的餐桌。

媳婦掌勺,82歲的婆婆燒火,婆媳合作烙出的油餅帶著一股家的味道。
制作流程講究多
“你看你打的油餅加上嘴唇數數一共就三層。”在乳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經常被用來打趣村里手拙不會做油餅的媳婦。看似簡單的一張千層餅,制作起來可是講究頗多,容不得半點馬虎。
“做油餅一定要用豬油,這樣做出來的餅才更容易起層,也格外香。”王政芬特別強調。每次決定做油餅之前,她都會提前挑選厚肉膘煉制豬油。煉好后,盛到碗里晾涼備用,以凝固成白色固體狀為最佳。至于為什么凝固的豬油最好,王政芬賣了個關子,說過會兒就知道了。說話間,她還切了一些蔥花,撒上適量的鹽腌漬起來,留著一會兒做油餅用。
接下來是和面。一樣的面盆,一樣的面粉,但不一樣的是王政芬和面用的是開水。“先用熱水和上三分之一,再改用溫水。”她一邊反復揉搓,一邊介紹里邊的門道兒。用冷水和面,做出來的油餅太硬,既不好咬,又不容易消化。相反,用熱水和面做出來的餅格外軟和好吃。慢慢地,當手里的面團變得光滑細膩時,她才停手將面團扣好。
面團餳了一會兒后,王政芬把大面團掐成一個個小面團,正式開始做油餅。她拿起一個小面團,用搟面杖攤成面餅,涂上提前準備好的豬油,撒上腌好的蔥花,再在餅上切開一條半徑線,然后以圓心為點,將面餅慢慢卷起來,兩頭捏死。“用固體豬油抹的時候不容易外流,捏合的時候也不容易溢出來。”王政芬這時才道出了自己的小秘訣。面卷疊合后按壓幾下再搟成薄餅,一個小油餅就初步成形了。在王政芬靈巧的手中,不一會兒,面板上就擺滿了待煎的小油餅。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下鍋了,在這一過程中,火候的掌握尤為重要,這對燒火人的技藝是一個考驗。“這火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心急。”王政芬82歲的婆婆一邊往灶膛里添柴火,一邊說道。看著婆媳兩人配合默契地忙碌著,不禁猜想她們烙出的餅應該會帶著一種特有的家的味道。
油熱后餅下鍋,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鍋底的油餅受熱慢慢膨脹。王政芬用鏟子微微轉動,讓油餅均勻受熱。一邊烙好了,就翻過來微火再烙另一面。就在油餅“翻身”的瞬間,金黃的色澤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油香、蔥香和麥香交織在一起,急速刺激著味蕾,讓你忍不住想大快朵頤。
千層餅里卷滿對家的牽掛
王政芬如今已經五十多歲,兒女雙全,每次為回家的孩子們做油餅時,都會勾起自己那代人對于油餅的記憶。那時,油餅在乳山人的生活中算是奢侈品,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白面和豬油是何等金貴,一般人家的餐桌上鮮少能夠見到油餅,唯有等到家里來客人或是重要場合才能嘗到這等美味。
圓圓的油餅,金黃的酥皮兒。用手輕輕撕開,一層層薄晰透亮,還夾混著細碎的蔥末兒,散發出淡淡的蔥香。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千層餅已成了乳山人餐桌上的一道尋常面食。
“我媽老說我們這代人有多么幸福,啥時候想吃油餅都能吃得上。”王麗君笑著說道,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小時候吃母親做的油餅時,她和弟弟每次都想認真數一數那張大油餅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多層數,可是每次都沒數完就等不及下口吃掉了。
如今,王麗君也已為人妻、為人母,每次她和丈夫帶著孩子一起回家,母親都會把剛烙出來的油餅端上桌讓他們先吃,“我媽每次都催著我們趕緊吃,說是涼了就不好吃了。”王麗君動情地說道。小時候的她只覺得母親做的油餅很美味,而今看著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她的心中多了些許感觸。既感嘆30多年來油餅給她帶來的那些美好回憶,更感嘆為人父母的不易。
一張圓圓的千層餅,承載了乳山人太多的回憶。蔥香彌漫,那焦香的外皮包裹下,一層又一層都卷滿了思鄉的人們對家的牽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