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三寶”借助政策升級
在牡蠣豐收的季節,乳山市徐家鎮海邊總是呈現出這樣一派忙碌景象:隨著吊車的巨臂來回揮舞,乳山市久大海珍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員工們正忙著將一籠籠剛出海的牡蠣裝車。
看著一籠籠肥美的牡蠣,合作社董事長、總經理姜云才臉上掛滿了幸福的微笑。收獲下來的牡蠣,一車車過完磅便分運各地市場。乳山牡蠣之所以在市場上如此“吃香”,與該市千方百計打造“乳山牡蠣”品牌密不可分。
乳山牡蠣素以鮮美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倍受青睞,在乳山海洋漁業經濟中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然而,酒好也怕巷子深,長期以來乳山牡蠣并未為外界所認知。叫響牡蠣品牌,乳山積極行動——2009年,在乳山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乳山牡蠣”地理標志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并投入使用,牡蠣身價隨之水漲船高。與此同時,乳山市出臺了《關于扶持牡蠣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組織成立了山東海洋生物制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牡蠣產業化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
如今,乳山牡蠣養殖規模達6萬畝,年產量26萬噸,年銷售收入7億元。牡蠣養殖已經成為乳山富民工程和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
為讓特色優質海產品加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乳山市廣泛組織引導企業利用水產品博覽會、交易會等平臺,展示推介“乳山牡蠣”等優質海產品。
品牌建設,軟實力支撐是關鍵。乳山市在去年又出新舉措,面向全國征集涵蓋農林牧漁所有領域和大產業體系的綜合性“農業品牌”和單類“農產品品牌”廣告語,“乳山牡蠣”“乳山茶葉”“乳山大姜”全部在列。
在擦亮“乳山牡蠣”品牌的同時,該市對“乳山茶葉”“乳山大姜”的政策支持也不遺余力。早在2006年,乳山市就制訂了茶葉五年發展規劃,把茶葉列為了農業十大富民產業之一,并實施茶葉發展獎勵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茶農的積極性,從而使乳山市茶葉面積迅速增加,茶樹栽培管理和加工技術得到較大提高。數字看成績:截至去年,全市共有茶園面積15590畝,其中開采茶園面積10500畝,無性系茶園面積2500畝,茶葉面積位居全省縣級茶葉面積的第7位。
在加快“乳山大姜”發展方面,乳山市在2007年10月份就建立了大姜示范基地,并于2008年在白沙灘、大孤山等鎮建立起示范面積達1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一類項目的國家出口大姜示范區。在示范引領、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乳山市還積極推廣高產穩產生姜種植技術,通過改善種植環境、推廣密植種植、測土施肥、更新品種等手段,使乳山大姜單產提高到6000公斤,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總產量達50萬公斤,為品質上乘的乳山大姜走向世界夯實了基礎。
今年,乳山通過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轉權,緊扣現代農業發展有序推進土地流轉,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推動土地使用權向專業大戶、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集中,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嚴格依法依規、規范操作,公正公平、合情合理界定股權,加強經營管理,完善監管制度,保證股份經濟合作組織持續發展,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群眾權益長期保障,從政策上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力量。(臧向東 李強 孫乃軍)
編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