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孕育“乳山三寶”
“咱乳山的茶、牡蠣和大姜病蟲害少,所以用藥也少,這樣品質才能更好!”乳山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茶葉、牡蠣和大姜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出產,而能叫響“乳山三寶”品牌得益于乳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如此作物才能減少受到病蟲害侵擾。
乳山地處膠東半島,擁有185公里的海岸線,氣候條件屬于典型的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度左右,空氣相對濕度達到70%,優越的自然條件為這里出產優質農產品提供了肥沃厚實的“土壤”。
被稱為“南茶北種”的樣板,乳山當之無愧。
乳山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具有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這種氣候條件能滿足茶葉生長的需要。
同時,乳山茶產區緯度高、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生長期長,故鮮葉中葉綠素、蛋白質及多酚類物質含量均高于南方茶葉,這種鮮葉所制綠茶其干茶色澤、湯色和葉底均綠亮、品質好。
正是得益于緯度高、氣溫低、光照足等優勢,乳山所產的綠茶,葉片肥厚、茶葉香氣高、滋味濃郁、耐沖泡、湯色嫩綠明亮、并帶有典型的板栗香,質量顯著高于南方地區同類茶產品,并在上世紀70年代山東省舉辦的全省茶葉評比中,“乳山綠茶”從眾多茶葉品牌中脫穎奪冠。
較之南方茶產區,乳山最大的優勢在于茶樹休眠期延長,晝夜溫差大,生長速度慢,葉片肥厚,儲藏養分豐富。同時,乳山栽培茶葉歷史較短,病蟲害發生相對較輕,農藥使用量少或者不使用,所以孕育了乳山茶葉耐沖泡、香味濃、香味獨特等南方茶葉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品質。
乳山90%以上海區達到國家一類養殖水質標準,如此優越的海區環境為乳山牡蠣“稱雄一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乳山牡蠣養殖品種以太平洋牡蠣為主,采取筏式養殖方式,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西至乳山口、東至浪暖口的開闊海域,養殖海區離岸距離4000至6000米。這一水域,潮流流暢,風浪較小,乳山河和黃壘河給其帶來了大量的營養鹽,水質肥沃,基礎餌料豐富,極適宜牡蠣的生長,因此這里出產的牡蠣肥美異常。
“加之乳山牡蠣養殖走‘秋播春收’的筏式育肥養殖方式,具有很多方面的優勢。”乳山海漁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太平洋牡蠣育肥在海區養殖時間為半年,另外半年時間海區空閑休整,這種養殖方式有利于海區的自我凈化,減少了對海區的污染;養殖海區在休整期間,利用充足的光照和較高的水溫,培養出豐富的基礎生物,為太平洋牡蠣的與育肥養殖提供了餌料保證。
“由于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氣候因素,乳山市大姜以外觀好、品質優而出名。”乳山大姜協會負責人說,乳山的大姜種植在無污染的沙壤土中,形成了姜體肥胖、皮薄塊大、色澤黃亮、筋少肉脆、辛香味辣的特點,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鹽外,還富含姜油酮、姜烯粉和姜醇等。
如今,乳山大姜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年產大姜30多萬噸,是膠東地區最大的大姜生產基地。
環境優勢不能丟!自然稟賦是出產“三寶”的基礎,在下一步,乳山將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切實守護好青山碧水,為更多優質農產品在此生產夯實根基。(孫乃軍 李強 臧向東)
